近年来,在楼道、门口及公共娱乐活动区域随意停放非机动车,成了许多小区的“通病”,不但影响小区美观和整洁,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为了加强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成都市新都区住房发展服务中心持续督促各物业加强规划建设,指导物业结合小区自身实际创新思维、合理整合,规范非机动车管理,切实保障物业小区安全。
大丰街道的润禾花园小区脱颖而出,恒德物业出台的《润禾花园项目非机动车库管理方案》,用接地气、切实际的管理理念和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小区非机动车管理难题的破解之路。
润禾花园小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堪称表率。车库内的电动车充电站配备了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的智能充电设备,宛如贴心的管家,既满足业主充电所需,又将充电安全稳稳托住。科学规划的停车棚提供了宽敞空间,监控摄像头则像敏锐的鹰眼,全方位守护着电动车的停放之地,让每一辆车都能安然“休憩”。
技术创新在这个小区大放异彩。电梯内的电动车禁入系统是安全的“卫士”,将电动车进电梯的风险拒之门外。监控系统对停放区域实时“盯梢”,为小区安全再加一道坚固防线,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心。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小区安全的坚实护盾。《电动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详细周全,物业人员每两小时一次的巡查,如同细密的筛网,确保充电设备正常工作、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定期举办的消防演练,提高了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旦发现私拉电线、违规充电等情况,物业迅速行动,及时制止并上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宣传和教育在润禾花园小区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安全知识讲座上,专业人士的讲解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业主们的安全意识。宣传栏、电梯广告等随处可见的安全知识,还有微信群、公众号定期推送的安全提示,如同一阵阵春风,让安全意识在业主心中深深扎根。
信息登记与规范管理让小区电动车管理更上一层楼。1200 辆备案的电动车和电池信息被物业牢牢掌握,倡导使用智能充电桩,让私拉电线、室内充电等危险行为无处遁形。小区规范停车秩序,明确指定停车区域,严禁占用消防通道和楼道等公共空间。根据电动车类型和充电需求划分的 5 个区域,以及防火隔离设施和《电动车着火应急预案》,特别是对 7 辆大功率锂电池电动车的特殊管理,彰显了管理的精细化,保障了小区设施和其他车辆的安全。
不仅润禾花园小区表现出色,新都街道的汉嘉国际社区小区在经历新老物业交接的波折后,在区住房发展服务中心和社区的助力下,在部分楼栋负一楼设置了新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有效缓解了乱停乱放问题。
新都区住房发展服务中心深知,小区非机动车安全管理需要物业和居民携手共进。润禾花园小区的创新模式是成功范例,体现出物业的责任与担当。全区物业应借鉴其经验,积极创新非机动车管理,让新都的小区成为和谐、安全、宜居的美好家园,让安全之光在每一个角落闪耀。(成都市新都区住房发展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