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赋能湘江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东方网
2024-11-11 13: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湖南湘江新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精神理念,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依托区域优质的高校资源和独特的科创氛围,新区教育专注体系建设、环境提升、融合应用和经验推广。2024年1月,根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湘江新区教育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了以“一平台、三工程、一服务”为主体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建设。项目涉及新区116所学校,1500余个应用场景,并采取“示范试点先行、分阶段实施”“建设应用同步协同”的原则全面推进实施。

随着项目应用常态化铺展,智慧教育正全方位赋能新区教育实践,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并在构建教育数字基座、智慧课堂应用、网络联校建设、智能研修推广、学科融合应用、振兴乡村教育等方面持续推进。如今,在“数字教育+人工智能”的双向激活下,教育新质生产力促成的教学成果逐渐在全区各应用校中涌现。

智慧教育生态,助力精准教学

依托湖南湘江新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明德望城学校结合实际校情制订了学校教育数字化整体规划,并先后引入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智慧课堂等智慧教育产品作为学校数字化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教育赋能下,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善。借助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老师们能够对历次考试结果进行细致分析,更清晰地把握学情,从而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培优辅潜,推动个性化学习进程。信息技术老师龙美君表示,“我们这次生地会考之前,学校就组织了初二学生在机房登录智学网做错题,极大地提高了备考效率。”

通过备课资源、课堂教学、考试系统、学生个性化作业、线上教学等教学场景的应用,结合教学大数据收集、智能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帮助教师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并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开展个性化学习,形成教师精准教和学生个性学的教学全场景闭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从而切实化解教学中的数据孤岛等痛点问题。

智慧教学实践,促进五育融合

作为长沙市唯一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雷锋新城实验小学一直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扎实推进智慧应用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五育”发展范式。

在智慧体育建设方面,学校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的新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体育课程。通过智能体测技术的应用,教师能精准测录学生运动成绩,生成动态成绩表单,从而引导学生“勤练”,提高身体素质。据学校体育教师喻喜俊介绍,在心率臂带、智能跳绳、监测探头等智慧体育设备进场后,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精准的数据反馈也大幅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前孩子们总是逃避运动,是因为看不到锻炼的效果,现在有了直观的运动数据呈现,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卷’起来了!”

为响应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雷锋新城实验小学还借助数字化教具开设了智慧心育课堂,教师们积极引导孩子们用平板进行心理答题、内心绘画等,收集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数据,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各项心理普测中预警提示的个案问题,心理教师会利用AI减压星球进行心育辅导和专业干预处置。在智慧心育的技术赋能下,学生的心理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青葱的心苗日益向阳生长。

智慧教学模式,推动科创发展

新区“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响应“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自项目建设以来,凌云小学从未停止探索数字化赋能教学模式的实践步伐,围绕各级各类科创活动,形成了科创与文化并重的教育改革特色,并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

“同学们,请大家操作手中的平板,让小飞机器人说说话吧!”在凌云小学四年级的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堂上,谢艳老师正在引导学生使用小飞机器人和教学平板进行编程实练。讨论、搭建、编程...小创客们自己动手,尝试着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谢艳老师介绍,本学期学校共配备了10余套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设备,这些设备的引入可以支撑学校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融合类课程。这类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打开更广阔视野,全方面助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为学校的科创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今年三月份,湖南湘江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现场交流赛在凌云小学举办,全区87支队伍参赛,近300人参与活动。另外,以“数字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湖南数字教育湘江论坛也在凌云小学举行。学校开放了“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应用观摩,该校数字化赋能未来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吸引了省内教育考察团队的关注,科创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了凌云小学特色教育品牌,同样也形成了湘江新区智慧应用的示范样板之一。

未来,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将持续紧扣时代脉搏,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应用落地,围绕教育强国的战略行动目标,积极扩资源、强素养、促融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稳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新区将通过持续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新质生产力,借助资源创新、课堂创新、教学创新、教研创新、科教融合五大抓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路径,推动全区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