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普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途径,其中电信网络诈骗尤为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和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切实提高全民自我防范意识,浙江移动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充分应用中国移动能力中台的DataMap高效数据开放、“速搭”零代码开发能力、断卡豁免用户识别、5G音视频与消息触达等能力,创新反诈方式方法,下好风险防范、精准识别、群防群治“三步棋”,联合公安、社区共同开展全民反诈行动民生实事,坚决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筑牢全民反诈的“防火墙”。
在 “ 防 ” 上下功夫,下好风险防范 “ 先手棋 ”
“您好,我们营业厅来了几个高危开卡用户,可能存在涉诈风险。”近日,浙江绍兴某营业厅协助警方抓获了多名涉嫌电信诈骗的人员。据了解,此次警企合作快速抓获涉诈人员得益于浙江移动基于中台能力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所开发的“开卡码”工具,营业员通过“开卡码”上展示的红黄绿码快速确认了问题用户,并将线索报送至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和辖区派出所。
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采取有效的源头阻断治理措施至关重要。为强化风险识别防范预警能力,“开卡码”引用能力中台DataMap高效数据开放能力和数据脱敏能力,通过数据服务一键订阅、数据开放全流程贯通、数据自动识别脱敏,严格落实“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要求,实现高质量数据端到端的高效开放、融合开发与安全管控。基于多维度实时数据、18项业务规则与7类风险识别模型,以红黄绿码直观展示风险研判结果,秒级返回实时信息,为一线员工提供分类分级的入网风险监测,累计提供风险甄别服务5.9万次,做到入网风险防范速度、力度、精度的全方面提升。
在 “ 管 ” 上谋创新,下好精准识别 “ 关键棋 ”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如何做到精准识别异常用户、减轻用户不良感知是一大重要课题。在构建涉案号卡特征库、优化异动模型的同时,浙江移动依托断卡豁免用户识别能力,深入探索白名单精准识别路径,通过大数据、AI技术自动分析100+个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业务规则的形式构建模型,助力提升识别精准度与覆盖面。在此基础上,依据用户风险等级对号卡进行实时、动态处置,风险号卡有效识别率超80%,模型处置效能较传统模型提升63%,“断卡”准确性、及时性大大提升。
此外,浙江移动对接市县两级反诈中心,深入分析涉诈案件衍生线索,做到涉诈线索深挖、细查、严打。
在 “ 宣 ” 上做文章,下好群防群治 “ 长远棋 ”
反诈工作离不开集中宣传和久久为功的策略,需要持续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群众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基于“速搭”零代码开发能力,浙江移动积极推进线下宣防过程电子化、可视化试点探索,利用“速搭”零代码平台提供的可视化零代码界面组装功能,打通工具与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做到信息迅速上报、数据实时入库,精准把控每个网格宣传进度,重点攻坚易受骗人群聚集区域,开展精准“打点”宣传500余次。
为拓宽宣防广度,浙江移动发挥5G音视频与消息触达能力优势,创新运用宽带电视、微管家、5G消息、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试点建设“大小屏”(电视端、手机端)联动宣传阵地、推送个性化防骗知识卡片,累计触达用户100万余次,宣传用户受骗概率较同区域用户下降35.2%。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国计民生,浙江移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铭记“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活幸福为奋斗目标,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依托能力中台,数智聚力防诈骗,技术创新筑安全,全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