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一场与哈矿的邂逅 一位浙商的寻路新旅

来源:东方网    2024-11-15 10:40
来源: 东方网
2024-11-15 10: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山屿海集团的创始人熊雄,便是其中之一。这位深耕康养领域十余年的浙商,正带领企业迈向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矿业领域。

10月底,在上海山屿海集团总部,熊雄透露,他正计划在哈萨克斯坦收购矿业资源,以实现集团的纵深发展。“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浙商必须把握先机,走出去。能源与矿业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行业。”熊雄表示。

山屿海集团,以康养旅游起家,近年来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熊雄带领团队开始了新的探索。“我希望能够找到穿越经济周期,带领山屿海员工一起走过漫长时光的产业。”熊雄说。

熊雄看好铜矿的长期发展前景。随着全球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铜和金等有色金属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据国际铜业协会(ICA)预测,铜材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2830万吨增至2040年的409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1.85%。这巨大的市场潜力坚定了熊雄进军矿业的决心。

经过深入比较和分析,山屿海集团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熊雄最终选址在阿拉木图州的KEGEN区,该区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具有显著的开发价值。

目前,山屿海集团已经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哈萨克斯坦丝路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了95个区块、238.2平方公里的铜矿勘查许可证。熊雄告诉采访人员,他们推断这里的远景储量有近100万吨铜金属和20吨金及其它稀有贵金属,经济价值可能超过千亿人民币,争取在2025年取得采矿证进入试产状态。

熊雄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标杆型的绿色智能矿山。他计划投资2亿美元,引进中国最先进的矿山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一个日处理量达2万吨的现代化电解铜工厂。同时,严格控制环境影响,通过植被恢复等措施,努力将矿区打造成“会呼吸的矿场”。

展望未来,熊雄对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努力,这个项目不仅能为山屿海集团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中哈友好关系做出重要贡献。”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政策变动等,但他有信心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一步步实现目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