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美区打造“三圈合一”服务阵地 绘就基层治理美好图景

来源: 东方网
2024-11-16 11: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伊美区通过建强服务阵地、创新服务内容、凝聚服务力量,持续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行党建圈、生活圈、治理圈“三圈合一”,构建集党群、服务、文体、娱乐、惠民“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阵地。

亲民化”改造,建强服务阵地。 始终贯彻党建引领这根主线,大力实施“党群伊家”提升行动,积极推行“去办公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同质化”,对全区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升级,科学设置活动场所,全面改善办公条件,累计去行政化面积3902.78平方米,持续优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目前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了整体建设升级,进行温馨、美观、舒适的“客厅室”改造,成功打造了示范性、标志性的党群服务中心标杆样板。并示范带动1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行政化拆除、功能化升级、科学化设置等举措实现了“一室多用”,以优化布局改空间、完善设施添服务、品牌塑造增内涵为驱动,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式条块分割、行政化明显、灵活性较差的服务模式,营造良好的利民便民服务环境,推动全区党群服务中心扩能增效。

功能化”完善,创新服务内容。 立足伊美区实际,对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导向、群众需求、特色亮点进行充分挖掘,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充分发挥空间效益,通过整合各党群服务中心现有空间、资源、服务,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配置,增加功能室39个。创新推出“爱创空间”非遗学堂、青年学者“共享自习室”“森林学坊”青年夜校、“舞韵森光”活动室等特色鲜明、功能集聚的服务阵地。重点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通过“一社一品”,推出“韶华厅”老年茶室、“众望堂”儿童乐园、“夕阳育苗团”“暖锋驿站”等党员群众点赞的特色品牌载体,切实打造出善治、善享、善为、善创、善娱的五大场景。目前,全区党群服务中心开放服务功能150余个,多元联动开展政策宣传、艺术研学、红色教育、文体娱乐等活动350余次,有效推动阵地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

全域化”联动,凝聚服务力量。 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凝聚社会工作者专业力量、机关服务队先锋力量、辖区志愿者服务力量,推动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共赢。科学配备社区工作者,以提升服务质效为着力点,聚力加强“全科社工”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老带新”结对机制和“全岗通”工作机制,做好传帮带,推动“一专多能”“全岗通办”。全年开展学习、培训交流3次400余人次,组织160人参加全市社区工作者能力技能大赛初赛,参赛个人最高成绩获全市第一,通过以学促干、以赛提能促进服务意识和服务质效“双提升”。释放党建联建“益出效应”,聚焦居民群众需求清单,引导全区237个共建单位、1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全年为民解忧、解难、解困事项500余件。大力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磁石效应”,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辖区单位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各类教育、义诊、科普等综合服务200余次,切实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党派我来的”志愿服务队,重点围绕民生高频服务事项,组织“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组成“银铃先锋”,积极发动党员、网格员、群团等专业力量组成“红色先锋”,动员毕业大学生、外卖员、快递员组成“青年先锋”,三支先锋力量协调联动,利用业余时间提供针对性服务100余次,切实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杨双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