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变废为宝 算好石油生产的“绿色账”

来源:东方网    2024-11-20 15:13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0 15: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石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正加速推进。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油田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油田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如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延长油田公司(下称“延长油田”)聚焦绿色低碳生产,走出了一条具有“延长”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变“碳”为宝 二氧化碳成“香饽饽”

作为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延长油田正成为油田稳产、上产的“香饽饽”。

“我们把从榆林煤化公司捕集来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油藏,可以有效提高油井产量,还能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实现减碳固碳。”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双碳”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杨永钊介绍。目前,杏子川采油厂已经建成36万吨/年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项目。

图为杏子川采油厂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项目化38注气站

据介绍,二氧化碳注入能够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流动性更强,可以更容易地将藏在岩层缝隙的原油“驱赶”出来。“相较于注水驱油,原油采收率可提高5.17个百分点至20.01%,还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用水。”杨永钊说。

此外,杏子川采油厂还对产出原油携带的二氧化碳及伴生气,实行“收集-分离-回注”循环利用,实现全密闭采油、零排放。

据了解,延长石油集团正在加紧谋划布局一系列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技术攻关和项目建设,将延长石油在陕北地区的煤化工园区与低渗致密油田连接起来,打造从二氧化碳捕集到驱油利用再到地下封存的完整产业链条,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在延长油田落地生根。目前,已编制完成500万吨/年CCUS项目总体规划,“十四五”末计划建成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管输、驱油、封存、监测一体化示范项目。

变废为宝 废气也成“金银山”

早些年,在延长油田油井生产现场,井场边上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个立有两米多高的“小火炬”吐出熊熊火焰,这是石油开采出来的伴生气在燃烧。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甲烷等可燃气体会随着石油一并采出,被称为伴生气。在油田开发初期,受地质条件限制以及技术和工艺的制约,伴生气难以收集利用,而这些气体积攒下来如果不及时排空,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油田通常把伴生气作为废气,点燃排放到空中,造成资源的浪费。

伴生气主要成份是甲烷、乙烷等碳氢组分,可以加工成轻烃、液化气等多种化工产品,还能用来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延长油田在2014年成立了专门的石油伴生气回收利用公司,把油田昔日的废气变成“金银矿”,实现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双赢。截至今年8月底,延长油田累计回收伴生气13.63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267.17万吨。回收利用的伴生气经加工后累计生产混烃40.65万吨、液化天然气19.08万吨、压缩天然气2489.6万立方米、发电9.99亿度。

延长油田还充分挖掘伴生气的其他价值。2020年以来,延长油田与第三方合作开展伴生气回收利用碳减排交易项目,累计向英国、芬兰等欧洲国家出售碳减排量近60万吨,实现收入1100余万元。

绿色低碳发展让延长油田这个百年老矿在新时代征程上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延长油田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油田将聚焦“双碳”战略,充分彰显国企担当,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让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实。(江宇娟 刘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