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县“家”行动 汇暖“流”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来源:东方网    2024-11-21 09:44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1 09: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南岔县聚焦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问题,实施“家”行动,通过多维联排、多方互助、多元联动,推动流动党员愿归巢、有归属、更归心。

开展“回家”行动 多维联排促“归巢”

“亲爱的党员朋友,欢迎归‘家’,请您及时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组织时刻在您身边……。”

一封流动党员“归巢”倡议书和设置的43个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热线,为流动党员指明“回家路”。无论是就业流动型、“候鸟”流动型,还是学习备考流动型,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组织就在身边,这是南岔县不断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质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开展“回家”行动以来,南岔县逐步构建起县、镇、村社三级流动党员联管网络,在县级层面,县委组织部与人社、市场、住建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流动人口、社保缴纳、工商登记、建筑工人等实行全覆盖排查;在镇级层面,落实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对农村、社区、新兴领域等流动党员逐一进行登记;在村社级层面,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通过网格查、上门访、电话问、微信找,精准定位流动党员,确保底子清、数据新、情况明。结合定期排查情况,动态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对符合条件的流动党员“应纳尽纳”。同时,建立流入党员“周转池”,对流入时间较短,不足6个月的党员,实行兜底管理,确保“流出即流入”无缝衔接。

开展“安家”行动 多方互助强“归属”

在城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科社工正在为流动党员王阿姨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网格员入户时了解到我的情况,向我详细介绍了报到流程,让我找到了组织。现在经常参加支部活动,退休生活丰富了不少”王阿姨说。

“指尖课堂”又开课啦……,党群服务中心插花公益课开班啦……,“法律援助日”到啦……一个个活动预告、一次次温馨提示,凝结起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情感纽带,增强流入党员的“归属感”。

南岔县针对流动党员开展“安家”行动,结合党员年龄、职业、流入时间、兴趣爱好等因素,有针对性选派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驻村干部、党建联建共建单位党员、网格党支部委员、党员中心户、居民党员志愿者等与流动党员“结对”。“每月至少通一次电话、发一次信息,每季度至少见一次面、共同开展一次活动”等工作要求的提出,有效打破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对流动党员的思想动向、生活动态掌握的精准度,让“点对点”开展精细化服务更有抓手。

今年9月,在了解到“结对”流动党员于双溥家中亲属患病无人照顾、家庭困难等情况后,南岔县南岔镇红旗村村书记第一时间前往其家中,送去必要生活物资,及时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关怀。

“安家”行动开展至今,已引导46名党员找到组织,累计为流入党员“办实事、解难题”15件(次),让他们真正从“流入”向“融入”转变。

开展“恋家”行动 多元联动促“归心”

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社区需求清单项目主动认领、居民“微心愿”靠前领办……;开展“反哺家乡促发展”活动……在流动党员“恳谈交流会”上,针对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议题,流动党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编制流动党员“认岗、任责、认亲”服务项目清单,畅通流动党员“建言、共商、互助”渠道,组织流动党员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网格党群服务点,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场(次),征集促进家乡发展意见建议50余条,满足了流动党员“自我实现”的需求。

“回家备考有些时间了,最开始挺迷茫的,通过网格党组织的帮助,我成功应聘了镇里‘见习生’,能够参与基层工作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能够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感到很自豪。”近日,南岔县南岔镇城林社区流动党员张丽敏说道。

南岔县坚持以组织为媒、以活动为介,为流动党员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让流动党员“回家”“安家”更“恋家”。(南岔县委组织部 苏梦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