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来自面壁智能!

来源:东方网    2024-11-23 14:11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3 1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5日,“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研发成果在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

“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定位为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作为法律行业的基座大模型,“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已于10月21日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未来将广泛赋能法律行业创新发展。

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刘知远作为“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联合研发团队代表出席并就大模型技术回答社会各界提问。

“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基于清华大学与面壁智能科研成果转化的千亿参数通用大模型,投入最高人民法院“法信”等多个法律大数据平台中,训练语料是经过高质量专业标注的万亿字量级法律专业数据,在各级法院、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功研发。定位为法律行业基座模型,“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既是一个为法治领域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底层能力的基座模型,也是一套为保障法律人工智能安全发展,配套安全治理机制,提供数据资源、算力资源、评测资源的服务体系。

人民法院出版社总编辑余茂玉在发布会上介绍:“研发建设’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是在数字时代提高司法效能,充分挖掘、发挥司法大数据资源价值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更好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重要举措。这一研发工作是落实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设施,是推动法律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引擎,是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望未来,法治建设将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保障下阔步向前。我们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锚定‘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作为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一关键定位,广泛赋能法律行业创新发展。未来法院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审判执行、纠纷化解、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司法领域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司法文明正在向我们挥手。”

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知远作为联合研发团队代表,在被问及大模型的技术创新时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法律基座大模型,其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索如何遵循司法规律,将我国司法审判业务需求与大模型技术相结合,使大模型‘先通后专,通专结合’,最终实现对法律业务的可靠支撑。模型从‘通才’到‘专才’的转变,类比于人类的知识学习过程,即先接受广泛的基础教育,再接受法律专业培训,最后获取特定任务的实践经验。联合研发团队在大模型训练上,以高质量的数据配比、模型对齐和更加科学化的模型风洞工程手段,取得了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的研发成果。”

“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当前已有两个方面应用成果:一是以“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作为底层支撑的深圳中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1.0版上线全面运行后,有力提升了审判工作质效。二是以“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对最高人民法院“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数据预训练而研发的“库网融合”智能检索系统将于近期试点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助推统一法律适用。

“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作为文本模型的法律应用场景和服务法律垂直方向,以大语言模型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基础。清华大学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学研的国内龙头单位,将大模型前沿技术成果应用在司法领域,提升司法系统运作效率、促进司法公正,让中国法治建设迈向全新的水平。面壁智能拥有中国的AI科学家与工程师团队,核心研发骨干正好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THUNLP),在文本模型前沿技术跟踪、模型算法和工程调校方面,渊源久远,积累深厚。面壁智能以「高效」为第一性原理,推出了享誉世界的MiniCPM系列端侧模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