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铁路温度”背后的“奋斗”底色

来源:东方网    2024-11-25 16:12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5 16: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集大原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后,将与张呼、大西、郑太等高速铁路以及在建的雄忻高铁连通,成为西北地区连接华北、华东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

速度是交通之“魂”。集大原高铁的开通,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将接入全国高铁网,由呼和浩特、包头始发的高铁和动车组列车可直达华北、华东等地,呼和浩特至太原两地旅行时间将从目前最快5个多小时缩短至2.5小时左右,对方便蒙晋两地人员快捷出行,促进沿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加澎湃,勾勒出一幅流动中国的精彩画卷。

服务是交通之“根”。三座车站一站一景、站城融合,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同时,其设计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怀仁东站站房面积7798平方米,室内装修风格引入“功德塔”“蓝花碗”等形态,色彩提取“旺火”黄色,改造后的车站大厅温暖明亮,充分体现“塞上瓷都,德乡怀仁”的方案主题。应县西站站房面积5995平方米,站房设计风格引入“应县木塔八角藻井”形态和“如意结”雕梁画造型,通过莲花花瓣造型和柱头斗拱塑造出昔日古城巍巍雄姿,气壮山河的雄伟气质,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山阴南站站房面积5999平方米,设计风格延续山西地域文化传统,秉承“长城镇雁北,桑干拂山阴”的设计理念,通过简洁硬朗的实墙体块和柔美的“桑干河水”流动符号,将广武长城、杏花、桑干河等“地域性”元素融入车站设计中,彰显“万里长城,古韵山阴”人文特色。越来越多样化、智慧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客运服务新举措,全方位地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速度提升,让生活选择更加丰富;服务提升,让出行体验更加美好;不忘普惠,则让铁路发展更有温度。    科技是交通之“基”。据中铁六局集大原铁路JDYZF-1标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程师何华伟介绍,为了完整呈现设计方案,站房室内装修和玻璃幕墙安装涉及多个双曲面组成的异形空间结构施工,项目采用Rhino犀牛三维建模分析双曲的曲率,通过三维精准定位法,复核每一条控制线、BIM技术建模等比例,还原每一个节点、3D打印技术模拟异形构件的整体效果,将异形空间构件的加工和安装精度控制在0.2毫米误差内,确保每一块异形料单安装准确无误。同时,在站房文化元素构件安装时,如怀仁东站的雀替、应县西站的斗拱等部件,均采用整体拼装焊接工艺,确保拼接无瑕疵,更好地呈现三座站房的恢宏气势。一系列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成果,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翻开中国地图,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一条条铁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网,用速度重新定义时间,用连通不断改写空间,将一股流动的风吹向都市圈、城市群。飞驰的高铁组成一道道流动的中国风景,正在更好更快地满足人民的期盼,把交通强国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构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铁路正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高运行速度、更加节能环保、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更智能的设备设施、更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为追求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续书写中国铁路发展“新速度”。(文/罗江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