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红苕变“金”苕 乡村产业大有可为

来源:东方网    2024-11-28 10:02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8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深秋时节,沿着G230国道来到红安县高桥镇王德湾村,村里红苕产业发展建设如火如荼,乡村风景锦绣如画。然而一年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芜空地,短短四季,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更上台阶,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村里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变,走进村子询问王德湾村村民,他们纷纷向高桥镇政府与王德湾村村“两委”竖起大拇指。

当聊起今年村里的发展,王德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拥军热情澎湃。在他手指的方向,新建红苕育苗基地和分拣中心,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折射着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我们王德湾村是全县共同缔造示范村,在与村民共同谋划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众多村民反映要大力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我们紧紧锚定这一方向,今年我们依托‘中彩’项目建设,通过高桥镇政府牵线搭桥,经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大力发展红苕产业。”王德湾村村书记王拥军说道。

今年9月份,在多方的协力下,红安苕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在王德湾村投资建厂。

“我以前是做餐饮的,负责销售有机蔬菜,后来我们县里大力发展红苕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政策利好不断,我便顺势搭上了这趟顺风车。”红安苕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赵建华说道。

为了推动红苕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效应,红安苕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王德湾村高桥河沿河精心搭建厂房基地,设立了占地50亩的自动化良种扩繁连栋大棚,温室规格为单个大棚宽9米、长20米,由2至7个温室组成。公司引进试管苗,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的地热等设施进行试管苗的高倍快速繁殖。在种植方面,苕韵公司在高桥镇陈家大湾连片建设了1100亩的红安苕种植基地。在加工方面,配套建设红苕食品加工厂房,研制出红薯月饼、红薯粽子、秘制甜薯、红薯粉、红薯尖酸菜、红薯上餐桌等50多个系列产品。最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售卖到周边各省市。赵建华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育苗—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红苕产业链,让我们企业成为综合性农业企业。”

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娴熟地分拣红苕,通过一轮轮挑选,色泽上乘的精品红安苕经过深加工,被送往全国各地的顾客手中。

“种红苕虽然辛苦,但是看到一垄垄长得又大又好的红苕经过加工卖到全国各地,就觉得一切都值了。现在政府和企业都这么重视红苕产业,我们干活也更有劲头了。”在企业务工的王德湾村村民王伯伯说道。

随着红苕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余人,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增加收入,红苕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同时,切实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未来,高桥镇将继续依托中彩项目建设,围绕城镇和产业‘双集中’,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将农业产业进行聚集打造,形成产业链效应,为乡村产业振兴培育更多的增长点,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富足。(李晋莉、王钰浩、秦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