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要“脱胎换骨”

来源:东方网    2024-11-28 13:27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8 13: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产业兴乡村旺。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乡村振兴的质量。产业发展既要有人的智慧又要有自然的融合,积极做好产业发展的定位工作,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架构,推动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多环节带动经济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人财物的多元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乡村产业发展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人的发展、有观念的发展、有时代的发展,发展两字始终伴随着乡村产业。当然,乡村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始终是满足人民需求,这就决定了产业发展要果断,既是产业发展方向的果断也是产业落实的果断。党和政府要立足地方实际,紧抓产业发展机遇,积极落实产业升级改造工作,对不适宜产业要及时停工停产,推动产业发展融入一二三产,积极带动人民增收致富。党和政府要做好产业调研调整工作,积极推动优质产业落地,助力经济有序发展,实现人民富裕新生活的有机构建。

乡村产业发展要有“刮骨疗伤”的志气。 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有人的工程、有社会的工程、有思想的工程,群众两字始终紧扣着乡村发展。产业发展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发展与乡村发展要不断地相互磨合,党和政府需要不断探寻产业与乡村的平衡点。产业发展理念的变化让无数群众“饱受折磨”,但群众始终要直面产业发展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发展理念的有机衔接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和政府要直面问题和症结, 积极发挥好示范引领的作用,主动转变观念,做到产业发展有质量,乡村发展有方向,群众发展有导向,推动产业与乡村有机融合。

乡村产业发展要有“咬定青山”的心气。 产业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优质产业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不断尝试积累成长起来的。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产业发展要经风雨、“见世面”“立目标”,积极做好产业调研准备工作,做到学好方法和做好榜样。党和政府要做好容错机制的构建,积极鼓励人才干事,推动产业发展政策有效落地,助力产业发展带动人才发展,人才发展反哺产业发展。党和政府要落实好产业发展实质的宣传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为人民,不断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定发展理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乡村产业发展关系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乡村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积极树立好以产业为引领,以群众富裕为目标的乡村发展谋划。发挥好产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好产业和消费的闭环,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会消费。(木场乡人民政府 李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