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新篇章“小草莓”铺就增收致富“阳光路”

来源:东方资讯    2024-11-29 11:46
来源: 东方资讯
2024-11-29 11: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凛冬覆雪、朔风携寒。时下,在黑龙江伊春市嘉荫县常胜乡勤俭村温室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一垄垄翠绿茂盛的草莓苗株长势喜人,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田垄薄膜工作也已经完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随着县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绿色高端农产品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常胜乡党委立足于东北地区寒地黑土农业资源优势,瞄准市场方向与需求,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产业,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的发展模式,充分调动起基础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走出一条“党建强、组织新、产业旺”的新路子,让草莓经济“活”起来,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发挥组织优势,提升“莓”景引领力。 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种植专业知识与经验以及对果蔬品种种植方向选择拿不准,勤俭村支部书记王鹏飞心里对特色果蔬种植也难免忐忑。为破解难题,经多方沟通联系,勤俭村党支部与牡丹江市唐樱园取得了联系,组织村“两委”赴牡丹江市“千里取经”,通过深入地学习交流与市场分析,最终选定了发展寒地草莓栽培,并引进辽宁丹东红颜九九水果草莓良种进行栽种。结合苗株栽培实际情况,利用所学草莓种植专业技术,对草莓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精细化调控管理湿度、水肥、光照,在保证草莓苗株成活率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勤俭村草莓品质、成熟度和口感,2023年冬季产出草莓2200余斤,销售额达10余万元,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加坚定了勤俭村发展寒地草莓种植的信心和决心。

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莓”味竞争力 “每年我们村都会在8月中旬,精心挑选5000棵草莓苗株在大棚内进行移栽、培育,每批次草莓苗株培育生产周期为9个月,可以产出3—4茬的优质精品草莓,草莓单个平均直径在32mm、最大可以达到38mm,不仅草莓的果形匀称、色泽红艳,而且口感极佳。”勤俭村党支部书记王鹏飞说。“2024年春节期间,大棚内草莓每日采摘量可达到60斤左右,每市斤价格为80—100元,主要通过电话预订发送、现场采摘等方式进行销售,销售情况与消费者口碑反映良好,如今勤俭村反季草莓已经成为县域内远近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今后勤俭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现代化农业提供了有益实践与有力支撑。”

发挥队伍优势,激发“莓”好内生力。 寒地草莓种植不仅优化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勤俭村种植业走向规模化、多元化、市场化,并且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更能够在农闲时期为村民提供劳动岗位,帮助带动村民鼓起“钱袋子”。“在东北啊,冬季正好是农民秋收后的农闲时节,村民大多在家“猫冬”,没有事情可做,多亏了乡党委政府建设了草莓大棚项目,让我们可以在冬季农闲的时候过来打打零工,一年里冬季农闲时就能多挣3千多元的收入呢!”村民田秀焕说。近两年,勤俭村草莓大棚每年在草莓移栽育苗、产果销售期间可带动该村20余人务工增收。

“红果满枝甜了一个村,绿意满园暖了一个冬”,寒地草莓种植的引入,不仅为勤俭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力。未来,常胜乡将依托勤俭草莓大棚产业项目,探索“党支部主导+群众参与”模式,吸纳群众入股,持续带动群众增收,积极带动更多乡亲参与发展特色种植,克服各种制约发展瓶颈,继续对上争取,扩大产业设施面积,努力开辟拓宽“家门口”的致富路,让寒地草莓种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破题加速的“新引擎”。(李粟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