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守正创新,六维联动,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

来源: 东方网
2024-11-29 13: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聚焦学校博士单位申建攻坚,弘扬“严谨精益卓越”鲁大质量文化,以打造“双卓越”一流人才(卓越思想道德品质和卓越专业综合素养)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六维联动,积极营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乐研良好生态育人环境,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 坚持学思践悟,把牢思政育人“方向盘”。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爱党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品德养成、法治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强化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党委领学、党支部导学、党小组督学、党员自学”四学体系,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0次,党委书记主讲专题党课3次。围绕职教改革、国际形势、校园舆情等方面,讲思政课和形势政治课6次。扎实开展理论联学、人才联育、科研联攻,组织党员到杨子荣纪念馆、微山湖纪念馆、运河支队红色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使全体教师在“沉浸式”“实景式”党课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爱国情怀、增强能力本领。构建“固本培研”工作体系,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实境课堂”,打造“乐学、乐享、乐创”的综合素养提升项目,引导广大教师学思践悟凝共识、立德树人守初心。

二、发挥头雁效应 牵牢思政育人“牛鼻子”。

学院聚焦学校博士单位申建攻坚,把牢“一条主线”、守好“两个阵地”、建强“三支队伍”,着力构建具有生科特点、生物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在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各个环节上制定措施、形成制度、完善机制,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为办学治院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支撑。选拔3名90后博士进入院长助理队伍始终坚持育人导向,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大力实施“双带头人”“先进示范岗”“名师工作室”“身边的榜样”培育工程,对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加大宣传表彰力度,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创新奋进的积极性。

学院将管理理念融入“大思政”格局,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不忘教书育人初心使命。构建青年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四级成长体系”,多途径提升教学、实践、科研、服务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政策激励导向,把育人成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晋升的重要内容,强化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育理念,打造“基因育德、绿叶育情、实践育技、合作育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在全院形成了“全员行动、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调动”的“三全育人”大格局。

三、 筑牢 思想 阵地, 筑牢 思政 育人“强堡垒”。

定期开展党史主题教育、“青年大学习”和“青马班”课堂等活动,引领学生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精神富矿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思想认同、行动追随和情感依归,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义”满生科等系列主题特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开展“优秀笔记评选”“书中淘宝”“深化主题教育 助力青年成长”考研交流会以及“英语四六级经验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有担当和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行为。

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两年来组织400余人次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建9支国防教育动员宣讲团和20只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和广大厂矿社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和“三下乡”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等活动。4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者。

四、强化文化赋能,谱写思政育人“协同曲”。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生命从这里绽放”“梦想由这里启航”景观文化,展现学院的文化传承和育人价值。建设涵盖40届毕业生照片的校友墙,打造引领学生学习成才的航标和灯塔。楼宇内所有暖气片都加装了休读小课桌,为学生学习和休息免费提供一杯热水、一张躺椅、一份咖啡、一杯酸奶,成为思政工作润物无声的最好注脚。隆重举办40年院庆,组织200余名杰出校友会母校,畅叙友情畅谈发展。组织开展向荣退教师颁发纪念证书和鲜花活动,表达对退休教师的尊重和关怀。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失万无”的危机感,探索建立校园安全五项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新时代平安校园建设生科新“枫”景。学院形成了“格物致和 德植生科”的院风,构建了师生互尊互爱、人心思善、人心向上、惠风和畅、润物无声的良好育人生态。

五、融入黄河战略,打造思政育人“助推器”。 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学院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育人全过程,赋能和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院整合39所高校优势资源,定期协同开展黄河文化社会实践调研、黄河青年守护行动、黄河中草药联合调查、滨海野外联合实习、跨校实践教学和科研协作,积极对接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思政课开在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培养师生家国情怀,开拓思想视野,增强协同创新和联合探索精神,提升自觉服务社会和国家需求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育人路径探索与研究,编著《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育人党建与课程思政特色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相关高校交流推广。以人为本,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六、加强学风建设,筑牢思政育人“压舱石”。

学院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优秀学生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克服“精致的利己主义”等负面思想影响,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坚持“让最优秀的人来培养优秀的人”,“育人必先育己,育己必先立德”。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从学业导师选聘、指导学生学业、工作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畅通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高素质、肯奉献、强能力、专家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学院书记院长带头担任班主任,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聚力抓考研就业。大力加强学生社区建设,为学生提供宜学宜居宜乐宜研的发展环境。“五式”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范式,获批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立项。绿叶精神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真实写照,马扎精神成为学风浓建设靓丽风景。多年来学院考研率一直保持在52%以上,2024年达57.6%,始终名列全校前茅。中国教育报连续2篇专题报导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经验。(作者:张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