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东方网    2024-11-30 09:38
来源: 东方网
2024-11-30 09: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1至10月份,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6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过1600万吨,客货运输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再次彰显了中老铁路在中国与老挝两国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乃至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老铁路作为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开通运营后不仅改善了老挝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还带动了老挝的经济发展。中国铁路部门依托中老铁路全天候、大运量和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优势,充分发挥“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品牌作用,打造全流程动态管理,加强跨境货物运输组织,提升运输能力和通关效率。截至目前,中老铁路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共设国家和国内31个省(区、市)主要城市,跨境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等2900多种,持续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老铁路串联起昆明、西双版纳、万象等旅游地,极大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游览沿线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逐渐成为中老两国人民相互出行的首选,也极大促进了两国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为满足强势增长的客流需求,中国铁路部门还在严格执行基本运行图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大数据分析,动态实施“一日一图”调度策略,精准安排客运能力,不仅有效应对客流变化,还确保了旅客出行的便捷与舒适。同时,还在沿线车站布设ATM存取款机和POS支付终端,便利国际旅客购票和支付,进一步优化跨境旅客通关流程,并推行“中老英”三语和傣语服务,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中老铁路作为中老两国共同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友谊工程、示范工程。在铁路运营过程中,中国铁路部门结合中老铁路实际,帮助研究制定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标准,提供高铁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等具有知识产权的参考资料,持续加大对老挝籍员工业务培训,培养更多铁路安全、技术、运营管理人才。中老铁路为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大通道,极大地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此外,中国铁路部门还在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运输新模式,进一步丰富中老铁路的运输产品,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物流选择和发展机遇。

钢铁“新丝路”,连通“大世界”。中老铁路以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区域互联属性,为中老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助力两国之间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民心相通、文化互鉴,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李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