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创历史新高背后的时代华章

来源:东方网    2024-12-05 13:21
来源: 东方网
2024-12-05 13: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时光的轨道上,2024年全国铁路客运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至11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08亿人次,首次突破40亿人次大关,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攀升,更如同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铁路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奋进的壮阔图景,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铁路客运量的井喷式增长,首先得益于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池州至黄山高铁、兰张高铁中川机场至武威东段等新线如一条条巨龙蜿蜒伸展,使现代化铁路网越织越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数以千计的铁路客运车站和高铁车站星罗棋布,覆盖众多城市。路网红利的释放,极大地扩充了铁路客运能力,拓展了路网通达性和覆盖面,让人们出行的选择更加多元,出行半径不断扩大。无论是商务出行的“说走就走”,还是旅游度假的惬意之旅,铁路都以其便捷、高效的姿态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为客运量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硬件设施不断升级,铁路服务产品供给侧改革方面也成效斐然。以复兴号为引领,涵盖不同速度等级、高普互补、品类齐全的旅客列车产品谱系满足了不同旅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铁路12306大数据的运用更是神来之笔,通过精准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动态优化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在热门方向或线路及时“增兵”,使运输能力与旅客需求实现了精准匹配。而特色旅游列车品牌如“丝路梦享号”“熊猫专列”等的推出,不仅为旅游经济注入新活力,也为旅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出行体验,让旅途充满诗意与惊喜。

站车服务措施持续改进,是铁路客运“软实力”提升的生动体现。铁路12306的同车接续、在线选座、数字化发票服务等功能不断创新,计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等多种票务形式以及覆盖广泛的铁路畅行码,让出行更加便捷智能。便捷换乘、地铁免安检、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等服务的优化推广,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旅客的出行之路,使每一次旅程都充满温馨与舒适。对重点旅客运输服务规则的优化,彰显了铁路的人文关怀,让特殊群体在旅途中感受到关爱与尊重,营造了和谐美好的旅行氛围。

铁路客运的蓬勃发展,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奔涌的有力见证。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装上了“加速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借助高铁网的“同城效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在广袤大地上穿梭,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帮助沿线群众便捷出行、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铁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旅游经济带来“流量密码”,高品质旅游线路的推出和景区、酒店的联动,打造出一个个消费新场景,吸引着八方来客,让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全国铁路年度发送旅客突破40亿人次,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生动注脚。它见证了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彰显了新的起点上中国铁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流动中国”的征程中,续写辉煌灿烂的新篇章。(文/邱沁一李彩珍鲁琳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