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九局大连分公司不断优化“以海外市场为主、国内市场为辅”的企业战略定位,深入落实股份公司海外“双优”发展战略,持续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出海”十六年来,在非洲、南美洲、中东欧和东南亚四大区域共14个国家开展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项目所在国市场、人文、经济、自然环境和政府关系等都会给项目效益造成巨大影响,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公司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积极探索海外大商务管理模式,强化“效益为先、链条外延、系统联动”,以大商务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拓展价值创造空间,有力推动了海外项目管理效益提升。
坚持全系统联动,有效凝聚组织合力
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大商务管理合力。一是健全体系,强化战略引领。 根据所在国和项目自身特点,出台一系列海外项目管理规章制度,以“一国一商务”模式逐步夯实海外大商务根基。配齐配强项目商务经理和商务人才,进一步加强对海外项目大商务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以项目商务部为核心、其他部门广泛参与的“大商务团队”,在商务合同管理和法律咨询结合方面与国际承包商实现完全接轨,保持高效内部沟通,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各项商务工作开展,避免“各自为战”和“信息孤岛”。二是明确主轴,实施集群管理。 自2022年初,公司在海外项目建立“公司总部统筹协调+区域总部集中管控+项目分部具体实施”三级管控为主的海外大项目区域管理,同时,实施以区域内重大项目为主体、其他项目为附属的主轴线管理模式,深化人、财、物等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有力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坚持全过程管控,提升整体创效水平
聚焦海外项目管理特点,按照“前后延伸、做实中间”原则,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大商务管理,实现全链条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一是双向发力,推进揽干结合。 建立“公司总部—办事处—区域项目总部”经营体系,总部设置海外开发中心,并将海外市场划分四大营销区域,建立经营办事处。各区域项目总部为信息收集的第一责任人,将营销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办事处,由办事处进行复核、筛选,并向公司总部报送。依托深耕市场和优质履约,极大促进了矿建矿采“品牌外溢”,成功进入津巴布韦、尼日利亚新国别,非洲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在产品结构方面,实现了从铜矿向锂矿、矿采矿建向探矿的纵深突破,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并走向独立承揽国际化矿业工程。二是科学策划,确保赢在起点。 鉴于在海外矿业工程中火工品的使用策划、采剥综合运距策划以及采剥方式策划对项目成本的影响较为明显,公司与项目结合爆破区域地质条件,通过反复论证、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最优实施方案,即:根据月度采掘总量及采掘重点部位,通过分析上部剥岩和下部采矿的工程量及各部位运距,计算出最优综合运距,减少运输设备燃油浪费;根据限产的采掘条件,调整车铲的匹配度,提高采剥效率,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三是集约管理,提升创效水平。推行人力资源集中调配 ,区域项目经理根据工作需要,对区域内人员进行跨项目调配,实施动态管理,在减少人员配备总量的同时,既弥补了海外管理人才的不足,也促进了项目之间的交流,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推行劳工定额计价模式, 将工时内必须完成的基础工程量与基础工资相对应,在考核过程中进行核增和核减,并根据工人工效划分为高、中、低三类人员,通过高带低的方式使得整组工效得以提升,同时,设定高中低3:5:2的工效比例对接劳务派遣企业,保障供应劳务人员质量的稳定性;推行物资采购集约化, 在保质保价的前提下,以价格最优为目标灵活调整采购模式,除主材国内集采外,对于质量价格差别不大、采购量较小、现场常用的能耗资源采用第三国采购模式,同时,利用区域项目资源整合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优质供应商资源,同步实现以量换价及转变供应模式的方法压降成本;推行设备全过程集约化管理, 将设备与操作手结合进行考核,注重人机协同,有效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并通过通用化及可替代性管理,减少易损件的采购风险。四是夯实基础,防范项目风险。 对不同货币汇率趋势进行分析研判,选择升值预期较高的国际流通货币或承包商本国货币结算,通过合同条款约定、与分包企业建立汇率风险共担机制、合理安排收支计划等来控制汇率风险。管内津巴布韦项目通过标前汇率风险策划与合同谈判,成功实现了外汇收益,并通过强制结汇补偿条款,减少项目损失。进一步严格合同管理,推动二次经营,提升索赔兑现率。
坚持全员价值创造,激发增收创效内生动力
树牢“人人都是价值创造者”理念,采取有效手段,充分激发海外员工增收创效活力和动力。一是全面优化项目承包责任制。 对于海外区域滚动开发,特别是多业主、多工程同时施工模式下的项目,公司按年度下达区域项目总部责任成本,不再编制单个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由项目区域总部牵头进行责任成本分解,与项目分部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同时加大审计力度,避免项目成本串列、项目资金挪用,确保项目承包业绩真实、经得起检验。二是积极推行属地化用工 。通过逐步扩大属地化用工数量、选拔刚籍工班长、雇佣刚籍高管等方式,进一步消除中刚员工的界限,在不断融入地方环境的同时,大幅度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三是大力弘扬创效文化。 全力压缩临建投入。积极与业主沟通,合理确定驻地建设标准;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采取“定期+不定时”等方式进行排查、治理,减少生活资源浪费,降低办公损耗;积极践行全员“过程实时控制”理念,开展“千元节支、万元增效”活动,最大限度压减非生产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