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豆汤面,枉自到叙永。”家乡的味道,叙永的美食,不得不提那一碗“豆汤面”。
叙永豆汤面作为一项传统制作技艺,历经七代非遗传承人的守护和141年的发展,在新时代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存续状态。荣获“四川名小吃”“四川风味特色小吃”等荣誉。2020年国庆节入选央视“千城早餐”,2022年获得省级非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民以食为天”的工匠情怀
苏贞跃,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豆汤面”主要代表性传承人,不断对技艺进行传承、整合和创新发扬,2023年被评为“叙永县永宁工匠”。对叙永人而言,无论是早餐还是宵夜,豆汤面的地位无可替代。“一碗豆汤面,唤醒一座城。”苏贞跃说:“民以食为天,叙永豆汤面注重天人合一,搭配科学,用料讲究。将叙永特有环境下生长的小麦用传统方法加工制成面条,熬制的大白碗豆颗粒如珠,粉味十足,优质碳水化合物与鲜美的骨头汤融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健康养生的科学价值。”
叙永豆汤面完整记录了中华民间美食技艺的传承,反映了历史变迁、民风习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人文情怀,表达了叙永人包容创新、廉俭惜物的精神,豆汤面让叙永人的生活有滋有味,吸引着八方来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已成为叙永最显著的标志和乡愁。
产业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美食名片”
叙永县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革命老区县、“四川省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有30个少数民族7.8万人。包括非遗传承人苏贞跃在内,叙永豆汤面传统制作技艺的许多传承人、徒弟和面馆的店员,都是少数民族同胞,他们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有力贡献。
以豆汤面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拉动了周边种植业、养殖业、物流业和包装业等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这块响亮的“美食名片”,以它的独特风味助力产业振兴,惠及千家万户。
家乡味道,搭建海外游子的“思乡桥”
在叙永,有200余家豆汤面馆,家家户户都会做豆汤面,全民制豆汤面,全民吃豆汤面。如今,做豆汤面的食材和工艺都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味蕾、以及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叙永豆汤面传统制作技艺”已经从核心区域叙永县,扩大到川滇黔渝,云南威信,贵州毕节,四川成都、宜宾、泸州,重庆等地,都有数量众多的豆汤面馆。1986年,甚至跟随第四代传承人李兴广流传到西方多个国家,叙永豆汤面已成为海外游子的乡愁。(叙永镇 赵礼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