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3日9时10分,从中国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开出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X8083次,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自2011年首列开行以来,该班列累计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突破4200亿美元,覆盖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
从无到有,连通亚欧大陆。自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钢铁丝绸之路”已经走过了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当地时间12月3日9时10分,随着第10万列中欧班列X8083次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这一伟大的国际物流通道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在这期间,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超过1100万标箱,货值突破4200亿美元,覆盖了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它不仅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是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成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典范之作。
智能调度,优化资源配置。中欧班列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铁路部门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路径规划的精准优化,确保了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此外,还推行了“一单制”联运模式,简化了跨国运输中的手续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时间损耗,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携手共进,共享发展机遇。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班列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发挥了桥梁作用。它连接起了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与欧洲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消费群体,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能从中受益匪浅。例如,在疫情期间,当空运和海运受到严重影响时,中欧班列凭借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关键力量。这充分体现了多边主义精神和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
清洁运输,守护碧水蓝天。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中欧班列以其低能耗、少污染的特点脱颖而出。相较于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碳排放强度;相比公路运输,则更加环保且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因此,在当前强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选择中欧班列进行跨境物流显得尤为明智。同时,随着电气化改造和技术升级的不断推进,中欧班列正逐步向更加环保的方向转型,致力于打造一个低碳、高效的国际物流平台,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回顾过去十三载,中欧班列以非凡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纽带地位。我们期待着它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化合作层次,为沿线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让这条钢铁丝路上绽放出更多绚丽光彩。(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