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互惠共赢 “钢铁驼队”加速前进

来源:东方    2024-12-09 12:02
来源: 东方
2024-12-09 12: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5日上午,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首先体现在其不断拓展的服务网络上。从最初的少数几条线路,到如今境内93条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联通125个城市,境外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中欧班列编织起了一张覆盖亚欧大陆的庞大物流网络。这张网络的形成,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内陆城市不再受困于地理劣势,为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例如重庆,曾经产品出口面临诸多困境,而中欧班列开通后,其外向型产业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江西赣州的家具产业集群也借助中欧班列迅猛发展,年产值大幅提升。在国外,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吸引了大量物流企业落户,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的业务量更是成倍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欧班列的货物品类日益丰富,从最初的电子信息类、百货类产品,到如今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液晶显示屏等各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以及肉类、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中欧班列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以成都为例,其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肉类货值已接近4亿元,同时,各类“中国制造”也借助中欧班列走向海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

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制度型开放的保障。海关部门通过深化“智慧海关”建设,推进“铁路进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利用无人机、全天候多功能查验车等智慧监管设备,以及推出“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关铁企”保通保畅协调机制等措施,显著提高了监管效能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为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国际运输规则,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了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水平。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不仅是商品运输的通道,更是促进各国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它以互利共赢为宗旨,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了新动力。相信中欧班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黎日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