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执文化之笔,蘸心安之墨,绘就安居宜业振兴图

来源:东方网    2024-12-10 15:26
来源: 东方网
2024-12-10 15: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魅力,依托基层文化阵地,激活非遗资源,持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一批有益做法和有效经验,唱响了乡村文化的“主旋律”,涵养了乡村文明“新风尚”,绘就安居宜业振兴图,让优秀文化花开棣城,硕果累累。

深耕书香街道建设 引领全民阅读之风

棣丰街道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把全民阅读作为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强阵地、育品牌、聚合力三项举措,聚焦全民阅读空间,按照“六有”(有机构、有设施、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标准,推动文化站服务高效化和管理规范化,文化站获评山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特级站荣誉;巩固好31家农家书屋阵地,更新补充图书2000册,充分使用农家书屋、黄河大集等开展全民阅读,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街道12个城市社区均建有“五彩书房”,在4.23”世界读书日等重大主题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悦读润人心 书香进万家”“阅读红色书籍 点燃红色初心”“非遗进社区 民俗永传承”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积极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理念,持续推进各类全民阅读活动,以优质的阅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阅读需求,逐步形成了全民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切实打通居民群众与阅读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文艺大餐”送家门口 “文化惠民”群众安心

棣丰街道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持续擦亮“文润无棣 艺兴民丰”文联品牌,吸纳有才艺人才到街道文艺志愿服务队,社区居民自导自演的《爹亲娘亲》《婚闹》《母亲是中华》等群众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交融合一;举办黄河大集·新年文化惠民进万家活动,韩家村作为南站参与制作《东西南北贺新春》系列被省委宣传部转发,被评为省十大创新品牌;组织开展“邻里节”“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16场、广场舞培训展演3场次,重要时间节点文艺演出26场,“一村一年一场戏”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活动300余场次,黄河大集共享文明活动5场次,馨民社区“乡村音乐烧烤啤酒节”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切实让文化惠民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安心。

文化铸魂促发展,文旅融合绽“心”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棣丰街道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聚焦文化活动开展、历史文物保护、文旅产业发展等,激活街道5项“非遗”资源(省级“绒绣”、市级“点子拳”“黄河泥陶”、县级“安府豆腐”“手扎灯笼”),省级民宿集聚区打造稳步推进。结合遗产日主题,走进社区、走进儿童,开展“非遗”漆扇公益培训课3期;启动街道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每周按要求有序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掌握街道文物资源,制定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科学、准确保护文物;在凝结着中华优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为代表的“我们的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推进文化育人工程,滨滨学堂、民法典讲座、4.15国家安全教育日、4.23世界读书日、青少年自我防护教育课堂、“扫黄打非”“护苗”进校园、“非遗”文化进社区、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全方位立德树人。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心安细胞”再发力,促精神文明走深走实

棣丰街道以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积极发掘“身边好人”以及“和善无棣人”典型,开展移风易俗暨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培训1次;联动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益起学·蒲公英课堂”“移风易俗”等系列活动、“五为”“十送”志愿服务活动、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全环境立德树人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次,持续擦亮“棣风和畅,丰采共享”文明实践品牌;街道“心安细胞”创建工作,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在社区、村、企业创新开办“心安·塾”,推出“益起学”课堂、“‘青+’共富学堂、“滨滨学堂”、非遗绒绣传承、“e盏茶室”等一批特色的“家门口学堂”微阵地,构建起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教育矩阵,进一步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也展现了新时代居民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生活方式。(南丹凤 胡风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