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两网融合”标杆!都江堰首座碳拾光便民交投点亮相

来源:东方    2024-12-10 15:51
来源: 东方
2024-12-10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0日,由成都市都江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主办,都投城运·都江堰兴堰投资有限公司、都江堰市银杏街道办事处、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两网融合·低碳生活新时尚暨都江堰首座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落地”活动于成都市都江堰市银杏街道上游社区开展。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报告中指出要推行“互联网+回收+碳中和”,构建线上预约、上门回收、绿色兑换、以旧换新、定制回收等多元化回收场景,推动智能回收模式和“回收+”便民服务模式。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

碳拾光积极推进城市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的建设,已在成都市各大重点区域投用,成为成都创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众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模式的生动实践。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能够让生活垃圾的利用率达到35%以上,有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并且能够为居民提供便利,推动垃圾分类更加普及和便民化。

正向 激励环保,驿站传递温情

碳拾光两网融合尚阳大道便民交投点在上游社区落地,完善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回收利用体系,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不仅推动了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两网融合”,而且提升了市民交售的便利性和积极性,为废旧物的便民回收提供了新的选项。

碳拾光负责人表示:“居民的回收所得能让他们意识到身边的可回收物是有价值的,对他们是一种正向激励。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意识,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习惯。”

城市的整洁美丽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活动现场,碳拾光以一份份满载暖意的礼包,向辛勤耕耘在街头的环卫工人们致以最深切的关怀与敬意,感谢他们的付出,并叮嘱他们在工作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碳拾光便民交投点还设置了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爱心驿站,配置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桌椅、空调、小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备。让他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

变废为宝 交投惠众

碳拾光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碳普惠”模式,构建了一套居民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碳普惠机制。每日回收价格公开透明;居民通过垃圾回收,能获得现金收益(不低于市场均价)及碳积分奖励(碳拾光平台、碳惠天府平台双重)。

活动开始不久,碳拾光便民交投点迎来了第一位顾客。“张阿姨,你看屏幕确认一下哈,总共是3.23公斤,现金奖励4.56元,获得16积分,可以扫码领取您的奖励哈!”

据张阿姨说,碳拾光便民交投点还没正式营业的时候她就注意到这个绿色小屋了,这回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体验,没想到碳拾光便民交投点给了她极大的惊喜。碳拾光便民交投点内部环境干净整洁,设施摆放井然有序,而其中的称量设备更是精准无误,让她对这里的服务和管理由衷地感到满意与认可。

为了让居民深入了解家门口的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利用知识,碳拾光不仅设置了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展示区,还借助微信平台、抖音短视频等渠道,向居民广泛传播垃圾分类回收、大件垃圾收运等知识,让居民实实在在体会到垃圾分类带来的便捷与好处。

碳拾光 便民 交投点 —— 都江堰环保新征程

都江堰首座碳拾光便民交投点亮相,标志着都江堰市向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时代迈进,碳拾光将继续发挥行业标杆作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以首批示范点为基础,在都江堰市规划建设一百余座碳拾光便民交投点,同时也会尽快将碳拾光便民交投点投放到更多区域,推进实现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的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增量化”,碳拾光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