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东方网    2024-12-10 16:43
来源: 东方网
2024-12-10 16: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伊春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发展目标,切实强化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与产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融合发展格局。

围绕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伊春市围绕当地“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精准实施“产业技能人才引育行动”,支持技艺精湛、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聚焦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绿色矿山、林木加工等重点产业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21个,并给予资金扶持,支持技能大师带徒传技、培养骨干;成功创建省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

组建技能人才培养“政校企”联盟,吸纳域内院校、企业57个,鼓励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伊春职业学院靶向开设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智能轧钢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个订单专业班,为建龙西钢培养技能人才580余人;开设“森工委托培养班”,为伊春森工集团公司定向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成功建设“小兴安岭绿色新质生产力工匠学院”“伊春市冶金工匠学院”,推进教育、人才、产业深化合作共建。

深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支持宝宇农业等11家单位确定为省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制定《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推动伊春技师学院与鹿鸣矿业等重点企业,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维修、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等领域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依托建龙西钢成功创建黑龙江省冶金工匠学院,成为黑龙江首次命名授牌的20家省级工匠学院之一。

以赛促学拓宽人才培养路径,支持伊春职业学院、伊春技师学院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技能赛事,两年来累计荣获一等奖20余项,二等奖50余项,其他奖项150余项。年初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红松匠人”“PLC岗位练兵”等市级技能大赛7场,1000余名技能人才参与角逐,进一步提升人才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能力。

以高技能人才带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兴的城市,林木加工业对于伊春来说尤为重要,但随着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全面停止,延展产业链条、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当地依托深厚的木艺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龙江大工匠”王美江,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周力勇、省工艺美术大师傅英浩、“龙江技术能手”曾兆军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领办企业、产品研发、工艺优化、标准制定、文化塑造等方面的“领头羊”作用,大力发展木艺工艺创意产业,全力打造集木艺展示、生产、体验、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木艺产业集聚区,汇集上下游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伊春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木艺之乡”称号。

伊春市以人才为牵动,精准编制《伊春市木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积极推动木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支持域内企业建设“永达木艺研学基地”“美江木艺文化旅游创意园”,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龙头骨干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人才智力资源,通过柔性引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萧立教授在本地建立工作室并定期开展“伊春木艺”雕塑创作营活动,积极承办2023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在伊春职业学院创建兴安木艺产业学院,引进培养高水平木艺技能人才等方式,全力推动木艺工艺创意产业提档升级。

林木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是伊春“以技为先”“以才兴产”的集中缩影,近年来当地聚力打造了建龙西钢张达鑫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华能热电王咸胜、孙亮省级“好师傅”,鹿鸣矿业中国中铁李夏初劳模工作室成员单位,光明家具(王柏英)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高技能人才集聚载体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引培高技能人才1.87万人,占人才总数的19.9%,人才的竞相迸发赋予了相关产业强劲的发展动能。

全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舆论氛围

伊春市坚持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关注度、认可度。在当地人才最高荣誉——“林都精英”选树活动中,重点向技能领域倾斜,50名获奖者中四分之一为高技能人才,并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相关人才全部纳入市高层次人才管理,持“林都惠才卡”在景区游览、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多项优待服务。

在职称评审、招录考试中,推动技工学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同等确定工资起点标准、享受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常态化邀请域外专家学者到当地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培训,指导各类用人主体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进一步拓宽、完善技能人才晋升渠道。

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参与省级及以上评优评先,孙伟、杨震等9人先后获评“龙江大工匠”“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推荐张殿龙等3名高技能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7名高技能人才被认定为省高层次人才。

在各类媒体开设“林都人才风采录”“伊春人才”“人才政策大家谈”等专栏,广泛开展技能人才宣传、讲好技能人才故事;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扬帆启航新时代 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等主题宣讲活动,邀请相关人才深入技工院校分享成功经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以技为荣、以技报国。(徐渴 李玉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