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铁投集团济青高铁公司获悉,自开通运营以来,截止11月底,济郑高铁累计发送人数231万,累计开行动车组列车1万对,实现运输收入4.45亿元。
不到两小时,是高铁运行的时间,也是各种要素加快流动的速度。回家,不再遥远,高铁是最好的见证。一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空间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国的“12345”高铁出行圈,将形成“米”字形高铁网,推动“米”字形高铁拓展成网,让旅客“说走就走”成为常态,为沿线城市圈发展赋能。
人畅其行,铁路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化解了乡愁。济郑高铁连接的是城市与城市,连通的则是人与人。这条高铁线,串连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他们期盼着线路贯通,进入一个新的交通时代,迎接一种新的交通生活。以前,从郑州前往济南,要么走京广高铁,在石家庄转石济客专,最短用时3时52分;要么走徐兰高铁,在徐州转京沪高铁,最短用时2时52分,两省相邻,坐高铁却总得绕远……如今,一条新高铁线,一张火车票,便利了往来,也化解了乡愁。
攻坚克难,为线路开通贡献“铁”的力量。济郑高铁横跨多条河流,跨越京沪、京九等铁路干线,施工难度之大,从一座“桥”可窥一斑。为确保安全,施工只能在铁路“天窗期”进行,每天最多4小时。再加上箱梁重1696吨,需14台500吨千斤顶同时作业,单次顶推行程只有75厘米……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确保线路开通,济郑高铁凝结着鲁豫两省的通力协作,凝结着参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的辛勤付出,这才打造出如今的这一条平安路、幸福路、开放路,为携手开创区域融合发展新篇章贡献了铁的“力量”。
列车飞驰,承载着地方的发展梦,寄托了游子的乡土情。展望未来,随着高铁效应的持续释放,这条高铁将缩短鲁豫两省间的时空距离,实现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互联互通,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