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国网松原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公司输电创新项目负责人徐奇与团队成员就如何提升重要跨越区段导、地线金具连接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技术要求展开交流研讨。今年4月,由该团队主创的预警式线夹补偿装置成功完成成果转化,并上架国网电商平台,目前已在市场投运5100余套。
在十几米的高空之上,预警式线夹补偿装置为输电线路千千万个运行节点提供“双挂保护”,并实时监测输电线路运行关键节点状态,为输电线路开启不一样的“云端守护”,保障电网更加安全可靠运行。
导地线是输电线路的重要“脉络”。线夹作为导地线与杆塔连接的关键节点,不仅承载着导地线张力、舞动、覆冰等运行载荷,还承载着输电线路的运行电流,关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电网运维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吉林地区冬季冰雪时期,导地线覆冰后悬垂线夹会出现拉偏、偏移现象,同时大风舞动也加剧了导地线的磨损,这就需要人工反复登塔修复和更换磨损线夹,给线路运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提起这款装置的研发初衷,团队项目负责人徐奇说。
“打造一款新型的线夹补偿装置!”就这样,一个创新想法在徐奇心中生根发芽。让装置同时兼顾轻量化、高强度、结构简单、安装快捷、安全牢固等多项特点,是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结合国内外在输电线路双挂后备保护措施及产品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与国外技术领先的金具厂家合作,为装置设计了线夹“小角度”导向槽分体式楔形受力结构;通过专业的仿真工具,验证核心锻造工艺流程,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消除材料结构上的锻造误差;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真实工况下的大量试验验证,完成最终设计。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对预警式线夹补偿装置的材料强度、重量、耐腐蚀性等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量。我们选用高强度轻质铝合金材料,成功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此外,我们还优化了材料表面的处理工艺,提高了抗腐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据徐奇介绍,应用了核心创新技术的预警式线夹补偿装置,可让线夹承载破坏载荷超240千牛,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各种规格型号线缆的需求。
为积极推动此项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网松原供电公司强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和创新协同,联合运检部、营销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打通与国网电商平台、超市化采购、高校研发机构的三条合作通道,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孵化。目前,预警式线夹补偿装置已经在河南、山东、四川、吉林、新疆等地相关单位落地应用,获得用户好评。
创新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近年来,国网松原供电公司创新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1+2+N”联创管理新模式,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站、创新团队等科技力量,遴选职工创新、QC项目等优秀成果进行重点孵化,开辟成果转化直通车、打出内部激励组合拳、拓展市场推广新通道,搭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从创意培育到研发落地再到价值增值的“绿色通道”,助力科创成果落地增效。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获职工创新成果(QC成果)奖项5个、省级17个、市级28个,获得国家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项,实现收益30万元。(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 张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