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11年,万师傅只做了一件事

来源:东方网    2024-12-17 13:34
来源: 东方网
2024-12-17 13: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6日,全国最大综合性家居服务平台万师傅迎来了自己11周岁生日。

今年年初,站在新旧之交,万师傅举办“十周年战略发布会”,提出坚持创新、坚持长期主义两大行动准则。“无论行业如何改变,万师傅的初心不会变——让师傅自主经营,让科技普惠每一个技能服务者,为每一位师傅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回望2024,万师傅创始人田晓正将这一年的主题定义为“扎根”。他认为,万师傅仍处于成长阶段,需要精耕细作,持续深耕服务领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挖掘出用户的真正需求,全面满足用户的期待。

一、科技提效,服务传递温度

诞生于国内第一波产业互联网浪潮,万师傅的出现,无疑是为传统家居行业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然而,一个企业想要走得长远,品牌口碑才是关键。服务交付是消费者感知最深刻的环节,随着消费意识觉醒,感知维度持续上升。服务者的技能水平代表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品牌口碑。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电商行业崛起。曾被称为“离互联网最远”的家居行业,最终也受到线上零售业的冲击,主动加入数字化转型的队伍。

数字化的核心是去中介化。在此背景下,服务交付慢、价格不透明、售后无保障、权责不清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行业痛点被无限放大,售后服务成为企业拓客关键。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的出现,解决的就是售后服务机制从无到有的问题。

万师傅作为全国一站式家居服务平台,率先弥补了这一空缺。其采用共享经济模式聚合全国优质服务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重塑服务流程,构建行业统一标准,并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流程节点化,直观显示服务流转进程,严格把控服务时效。

数字化的意义是提效。基于万师傅自主研发的智能推单系统,用户需求将自动推送给“技能+定位”双重匹配的专业师傅,350万师傅极速响应,第一时间解用户所急。

万师傅研发人员表示,借助AI大数据模型,平台为服务者规划最合理、最便捷、最迅速的上门路径,从而削减服务者的时间与路程成本,使用户获得更具性价比的服务体验。

除此之外,借助万师傅售后管理系统,企业能够高效统一管理订单,实时监测服务进度,保障交付时效。在使用体验层面,万师傅持续开发出批量下单、自动指派和AI下单功能。根据用户设定的师傅要求,系统将订单自动指派给合适的师傅,免去人工指派操作;且依托于AI数智化模型,用户无需手动填写信息,可自动完成订单创建,大大节省时间与人力成本。

系统自动生成海量数据库,通过AI大数据模型分析生成售后数据报告,赋能品牌方持续优化与升级产品,降低产品售后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抱着让“找专业服务像买一本书一样简单”的想法,万师傅以科技为马开启了在家居行业中变革之路。

在“万师傅十周年战略发布会”上,万师傅明确了全新战略定位:“全球一站式技能服务平台”。对比原先的“一站式家居服务平台”,不难发现,服务仍是万师傅的主心骨。

11年来,万师傅专注做服务。这种服务不单单是在物理层面上消除不确定性,同时赋予用户积极正向的情感价值。

与有形商品不同,服务发生时,双方往往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田晓正坚信温度是服务的底色,“科技”是冰冷的,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温暖的。万师傅要做的,是和所有用户“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大家提供生活上的便捷,获得心理上的舒适。

二、追求极致,超越用户期待

宏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即便如今的家居服务行业仍是一片蓝海,但众多互联网巨头和中小企业争相涌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万师傅必须寻求一些新的突破。

万师傅服务的不仅是家居企业、装饰公司、物流、物业和工厂,同时也面向广大消费者。

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万师傅率先参透竞争的本质,朝着成为“消费者品牌”的方向发力,期望通过优越的服务品质,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方城池。

伴随着国民住房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变迁,家居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链各环节在深度融合的同时,分工更加明确和精细,末端服务行业逐渐从家居零售行业中走向独立。

倘若将家居服务业视为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发展历史是非常短的,甚至可以说是和互联网家居服务平台的历史相重合。因此,它目前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众多新玩家涌现,百花齐放。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和沉淀,“品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模式逐渐占据主流。市面上同质化产品愈来愈多,服务模式大相径庭,肉眼可见的差异正在缩减。

究其原因,无非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逻辑可复制和效仿。这对后来者而言,无疑是0试错成本的。

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优胜劣汰、见贤思齐,是一套极其普适的市场生存法则。比起大张旗鼓的自我标榜,万师傅更像一位默默无闻的扫地僧,专心做好服务。在田晓正看来,“什么形式是我们先想出来的,什么模式是我们先打通的,什么业务是我们开创的,这些都不重要。”

时代在变化,重要的是是否能够坚持创新,永远站在潮水之上,引导潮流。这也是万师傅一直在奉行的宗旨,差异化建设,不单单是从产品,更要渗透到整个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不是细枝末节的创新,而是对整个行业都能有所建树的变革和突破。

其次是坚持长期主义,一个企业想要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第一目标绝对不是扩张,而是明确要做的事情,找准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变革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万师傅官网显示,其愿景和使命是“成为最有价值的技能共享平台,为所有人链接分享每一份技能”。一言以蔽之,万师傅期望用科技普惠人类,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便捷,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2013年成立起,万师傅就一直在坚持做两件事:一是标准化建设,包括服务流程、服务把控、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估、服务者职业化等等;另一件事是双边满意度,真正立足用户视角,换位思考,同时做好用户侧和师傅侧的体验。

正如田晓正在“十周年战略发布会”上所说,万师傅的品牌壁垒是“双边满意度”。

2019年5月以来,万师傅一直是宜家官方唯一推荐服务平台,据宜家数据显示,万师傅顾客净推荐值高达92%。凭借优越的服务品质,万师傅获评艾媒金榜“互联网家居售后服务平台TOP1”,成为2023年消费者最喜爱家居服务平台。

image.png

科学技术可模仿,商业模式可复制,由人主导的服务无法复制。身为行业先驱,万师傅与其他平台存在的最本质的差别,是对“服务”这件事的态度。

成立11年,万师傅始终深耕家居服务领域,力图将服务品质做到极致,坚信服务应该走在用户前面,永远先人一步解用户所急,用真心传递服务的温度。

三、永葆初心,赋能师傅成长

从万师傅传递的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行业标准化建设还是双边满意度,皆存在一个关键因素——服务者。

回顾互联网家居服务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将服务者的变化分为两个重要节点,一是数字化,二是职业化。

2013年,万师傅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的数字化。彼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家居师傅大多通过坐在家具城、实体店门口叫卖的方式揽活,工作机会缺乏保障,时常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

2013年12月23日,万师傅成立7天后,平台第1位师傅入驻。田晓正等人手把手教师傅用一部手机完成线上注册,深圳坪山的罗师傅成了第一位拥有“数字名片”的家居师傅。此后,万师傅沿用这种方式,并采取免佣、补贴、送工具、送装备等一系列扶持行为,帮助师傅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拥抱更多机遇和更大市场。

然而,从第一个到第一万个,万师傅用了整整420天的时间。

追忆这段时光,田晓正表示,服务行业的数字化,核心在于人的数字化,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才算是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现如今,万师傅平台入驻师傅超350万,拥有全国最庞大最优质的家居服务力量,也为全国4000万家庭提供超1.6亿次服务。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家居服务平台,万师傅没有停下脚步。更准确地说,万师傅从成立初期,便致力于推动师傅的职业化建设,其属于万师傅行业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万师傅不仅关注师傅的收入问题,更关心他们的职业规划与生存环境,是服务者公认的“最尊重师傅的平台”。

通过构建资质认证系统、开创“8·3师傅节”、建立“师傅职业化实验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万师傅始终致力于帮助全国家居服务者实现职业化,培养职业素养,建立职业认同,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

越来越多师傅的真实面貌通过《万师傅的一天》纪录片展现给大众,家居师傅得以依靠一个个视频、一次次服务逐渐建立起职业形象,打破大众根深蒂固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在获得稳定的收入之后,对师傅来说,认可与尊重弥足珍贵。

用田晓正的原话来说,在家居行业,改变行业的核心力量,在于行业的最小服务单元——师傅。只有一线服务者的工作生活变得安全、温暖、有尊严,才能从根本上净化行业生态,提升行业效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结语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每一次细微的创变,才造就如今的家居服务业。毫无疑问,成立11年来,万师傅是幸运的,没有仙人指路,摸着石头过河,也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可不论现有平台的规模有多大,后来者如果能让交易中的买卖双方更满意,那它永远有机会。换言之,交易平台的壁垒是满意度,而非规模。

万师傅表示,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不断超越用户预期,不断追求服务上的极致,提升交易双方的满意度。

众多家居品牌和万千家庭将万师傅视为首选,决不是因为价格和模式这类的浅层因素,而是出于对万师傅这个品牌的认同,认可万师傅的发展理念,相信万师傅选择的“道路”。

任何一个消费者品牌,无论如何变革,只有回归用户,真心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获得长足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