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为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利辛县王市镇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建设“庭院美、村庄美、道路美、河岸美、田园美、环境美”宜居宜业的“六美”和美乡村,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营造浓厚整治氛围。通过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互动的“党建+”工作模式,形成党风带政风、政风带民风,坚决打好人居环境“攻坚战”的良好工作氛围。把全镇划分成149个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基层“微”力量,通过广播、入户宣传、横幅、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厕所改造”、“垃圾分类”、“和美乡村”创建的重要意义。通过示范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变为主动参与,改“要我干”为“我要干”的思想,努力形成“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处景”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坚持支部推动,压紧压实责任。以“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村党组织以“三会一课”“每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为载体加强党员学习教育。通过评选“最美村庄”、“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等培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尊老爱幼、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讲究卫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加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2024年全镇共评选出美丽庭院190户,此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村(社区)志愿者及公益性岗位人员以“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群众行动”的党建引领模式,推动了王市镇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突出治理重点,不留死角死面。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坚持“清、管、用”结合,全面开展村庄“五清一改”即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规范建立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站并正常运营,做到“五有一规范”即有固定场所、有标识牌、有专人管理、有称重设备、有记录台账,规范有毒有害垃圾交接单。开展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治理。扎实开展道路硬化和改造提升工程,对镇通往各村的老旧乡村道路进行路面拓宽,并对道路两旁进行硬化、绿化等,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切实巩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2024年全镇共出动机械设备196台次,出动人员万余人次,清理垃圾600余吨、乱堆乱放1900余处、整治沟塘15(条)个。
强化监督问责,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制订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察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督察、集中检查、逐村观摩等。每周对13个村(社区)随机抽取一个自然庄进行督察,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用水印相机拍照,建立问题台账,现场交办,限期整改,确保督导成效落到实处,促使人居环境得到长效保持。对督察反馈的问题一周内未整改完毕的村由镇纪委对村分管负责人提醒谈话;对督察反馈的问题两周内未整改完毕的村对村分管负责人在镇村干部大会上通报批评,由镇纪委对村主要负责人提醒谈话。
王市镇党委书记李辉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党建“赋能”,以“党建+”模式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聚焦重点区域和死角盲区,压紧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常态化治理和长效管护机制。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做到人居环境整治不停歇、整治成效不反弹。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引导,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努力打造整洁舒适的美丽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陆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