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铁力市:实施“三大工程” 打造人才兴业热土

来源:东方网    2024-12-24 11:45
来源: 东方网
2024-12-24 11: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黑龙江省铁力市聚焦长远发展和现实需求,精准实施“三大工程”,全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实施“智汇铸骊”工程,引进人才强基础

“三招”引才,扩充人才底数。通过选调生定向招、企事业靶向招、进校园专项招“三招”引才方式,大力开展人才引进;三年累计引进青年人才1000余人,将650余名优秀青年干部纳入人才储备库。“三引”聚才,推动产才共荣。通过产才互融技术引、招商引智项目引、峰会推介线上引“三引”聚才方式,开展科创人才孵化行动和乡贤人才回引行动,三年累计引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农村实用等领域人才500余人。“柔性”汇才,赋能科技创新。邀请域外顶尖高校、研究院所及各行业企业专家,通过顾问指导、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我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和支持,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截至目前,共邀请域外经济管理、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类专家顾问150余人纳入人才智库。

实施“校地联动”工程,活用“外脑”促发展

广联高校,拓宽合作渠道。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19所高校开展市校合作,建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北京大学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政务实习基地等,三年累计接待大学生800余人次,2024年8月,铁力市成功获评“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聚焦产业,深化科研合作。柔性引进高校人才专家团队,合作推进“平贝科技小院”、油豆角、桦树汁、冷水鱼等产学研项目,有效促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人才引领高质量农业、中药材产业等5个创新试验区,实行“人才+项目”有机融合,集聚“候鸟式”产业人才40余人,完成水稻育种、农机研发等成果转化项目11个。壮大电商产业孵化基地,集聚电商人才70余人。顾问指导,培育本地人才。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姚凤阁教授、王立志教授等专家学者到铁力市举办深化改革、金融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专题培训班,推动素质能力提升,补齐短板弱项,三年累计培训9000余人次。

实施“近悦远来”工程,做优环境拴人心

建章立制,政治上重引领。坚持党管人才,建立议事工作规则、联络协调机制,实施责任制考核,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设立人才发展基金50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引进培养、服务激励青年干部人才,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打造选调生之家、人才驿站,定期开展座谈会和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主动靠前,生活上重关怀。做好到村任职选调生关爱,为113名到村任职选调生购买生活物资,开展走访调研5次,帮助解决生活难题13件。落实人才购房、生活补助以及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相关配套政策,累计兑现各类补助800余万元。投资560余万元,建设人才公寓2栋和人才安家住房50套,满足住房需求。以人为本,服务上重保障。开设人才综合专窗,配备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互联网+人才”,研发“骊城人才”小程序,实现人才服务“码上查、线上办”。获评“林都精英”“林都英才”4人,认定伊春市高层次人才228人,率先建设完成人才公园、人才长廊、人才大道,全面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