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涵养“三味”

来源:东方网    2024-12-25 13:22
来源: 东方网
2024-12-25 13: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既是党情民情的“亲历者”,也是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更是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者”。基层干部要带着情感“沉浸式”学习,“身心情”都投入到基层工作中,领悟其中蕴含的基层本味真味情味,用实际行动做好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原汁原味”学利民政策,学出真理“本味”。 近年来,政策鼓励高学历青年人才向基层倾斜,为亟待提升思想观念、政策帮扶的广大基层群众带来了“福音”。因此,基层干部要“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逐字逐句研读政策文件,深入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与意图,真正学出真理的“本味”,增强自身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具备“网络思维”,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策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要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笃行实干”抓实事,干出基层“真味”。 部分基层干部遇事“躲躲闪闪”“推诿扯皮”“守好办公室就万事大吉”“溜下一根烟事事与无关”等不正之风。笔者认为,基层干部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基层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和问题,要走“直道”勇敢的去面对问题、担起责任。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秉持人民立场,办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要坚持带着问题从理论中寻求“良方”,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去想问题、办事情、破难题。要“常学常新”,探索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社会治理”等新模式,让基层工作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真情实感”帮群众,尝出基层“情味”。 基层干部当脚沾泥土躬身服务群众,但在艰苦边远地区,部分外来干部或新入职年轻干部“水土不服”,放不下自己来自内地城市的架子,不会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阻碍了群众工作。笔者认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基层干部要放下姿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要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第一时间进行“诊断”,并尽快开出“药方”。运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方言土语传达政策精神、解答群众疑问,用“点赞”“吐槽”等网络流行语来评价工作成效、收集群众意见,做到让百姓过上事事无忧的“幸福生活”。(管宴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