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三线齐开,共筑城市美好生活

来源:东方网    2024-12-30 14:15
来源: 东方网
2024-12-30 14: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2月29日,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东北段与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同时宣布对外正式开通运营。2023年、2024年,郑州地铁连续两年新增里程突破100公里,增幅位居全国首位。

自此,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圆满收官,运营总里程达450公里,跨过地铁城市400公里的准入门槛,全国排名第10位,为郑州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加速推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州地铁鸟瞰图  拍摄于2024年12月

——郑州地铁,跑出时代加速度

2009年2月,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获批。同年6月,1号线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从26.2公里单线运营到如今450公里的超级网络化线网;从第一批图个“新鲜”乘坐地铁的乘客到累计35亿人次的客运量……郑州地铁累计100多万米的管线迁改、5600多万的土方挖掘、1000多万方的混凝土浇筑,短短十几年间,以惊人的速度勾勒出“米字+环”线网格局,开启超级网络化运营新纪元。

郑州地铁6号线 嵩淮站内人流 拍摄于2024年12月

——郑州地铁,提档城市新能级

地铁通过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连通性,成为带动和支撑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显著的力量之一。

地铁建设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站城一体化的TOD发展模式,连通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产业升级的加速、人才的汇聚与流动,实现人口聚集效应促进经济活力,经济活力吸引更多人口聚集的良性循环。

郑州金融岛商圈热闹景象 拍摄于2024年12月

——郑州地铁,连接美好新生活

十几年间,郑州地铁从服务、文化、科技、环保等各个方面,填满用户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运营上,郑州地铁致力于确保每位乘客安全准点抵达;不断深化“晶晶服务”品牌,创新服务模式,让每位乘客在出行中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关怀,以高品质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化上,会展中心“党史主题车站”、五一公园“劳模主题车站”、龙子湖“郑青春”主题车站……近30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车站,为乘客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科技上,智能导航、刷脸进站、数字阅读、数字艺术馆……技术加持的“智慧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好体验。据统计,郑州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共参与编制省级以上标准20项、专利授权有效数为119项、发明专利34项,拥有32项软件著作权,发表科研论文501篇;

环保上,数次现场踏勘、图纸修改,只为守护好每一棵法桐树;施工中,水源热泵系统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353吨;中压能馈系统每套再生装置每天节省电能1千度-2千度;在10号线红石坡车辆、郑许市域铁路港区北车辆段出入线应用防排烟系统,共节约建设投资超4000万元。

郑州地铁7号线 南环公园站站内  拍摄于2024年12月

郑州地铁7号线 白庙站站内 拍摄于2024年12月

岁月曾著风雨,更待繁华满枝。未来的郑州地铁,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架构起郑州未来更加现代、更加繁荣的城市蓝图,添彩郑州都市圈建设;以更优的品质出行服务,串联起郑州未来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与千万郑州人共同绘制更加辽阔深远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宏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