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这一年,是全厂干部员工奋勇向前的一年。天然气产量再创新高,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100.10%;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实现第27个安全生产年;新能源乘势而上,创新创效活力十足……一组组靓丽的数据,一个个鲜明的关键词,将该厂过去一年的奋斗铺展在面前,成为1900余名员工在天然气生产前沿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锚定方向 夯实气田发展后劲
回首来路,这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谋划大局:要坚持一张蓝图,确保产量、效益“两个提升”,坚守三个底线,争当六个标杆,强基固本提质效,创新转型开新局,奋力打造长期效益稳产的一流现代化采气厂。
这为该厂打造提质增效“增值版”,加快转型发展进程,建设一流现代化采气厂明确了目标,更为该厂以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时代新担当指明了方向,折射出厂领导班子建设采气强厂的决心和信心。
稳增长、降成本、促发展,重重摆在了厂主要领导的“案头”,抓什么?怎么抓?忙增储上产、攻科研创新、抓风险防控、重清洁建产。于关键处落子,既在统筹协调生产平稳运行上下功夫,又在蹄疾步稳在做大新能源业务上下功夫。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新春伊始,各部门通力协调,确保各项资源统筹到位,全厂各路工作快速启动了生产建设,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天然气生产“气”力充沛,新能源业务加速推进,为全年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季度是实现产量任务的关键期,在“稳”上保持产量“箭头向上”,在“进”上蓄势而发,以务实举措推进天然气探勘高质量发展,确保做到以半年产量超前保全年指标完成。三季度是生产建设的黄金期,产能建设高歌猛进、检修技改火热推进,干部员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战斗姿态,全力投入生产建设现场,确保黄金季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四季度,全厂上下尽锐出战、全力攻坚,战严寒,保冬供,冲刺全年生产目标,保证了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只有打好基础、储备长远,才能实现一季度快速启动、二季度持续加速、三季度高位运行、四季度圆满收官。
为国争气 能源保供“底气”十足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还是产量。作为长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的排头兵,第一采气厂全力做好产量稳增长,加快推进探勘领域建产,开展多项技术攻关,夯实产量家底,全年生产任务呈现出突破性增长态势,以同比去年增加2.5%的产量圆满收官,创历史新高。
产量稳,效益才能稳,队伍才能稳,发展才能稳。围绕全年生产任务,超前谋划全年各项工作,把产量任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牛鼻子”,统筹推进产供储一体化发展,认真编制年度及月度生产计划,严格落实产量“日核算、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实施气量计划管理,密切关注采、集、输、注系统运行,充分调动各项资源要素,补短板、疏堵点、治痛点,综合施策,做优“五张大表”、固化“七个一趟过”、聚焦“四个提升”,保证全年天然气生产指标“踏线”运行。
产能建设是发展之本、增量之源、后劲所在。今年,围绕17.5亿方产能建设任务,产建项目组统筹协调“钻-试-投”一体化运行,着力实现阶段性进度目标和关键节点受控运行,335口新井投产、2座新建集气站按计划如期完工,我厂发展空间不断实现拓展,产能支撑进一步夯实。
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约束的关键,该厂在关键技术装备上加快突破,千方百计多拿储量、多超产量、多创效益。积极打造气井全生命周期排水采气技术体系,实施“一井一策”,气井开采时率和利用率有效提升。根据气藏地质特征、气井生产动态,全面开展维护类和进攻性增产措施,全年增产天然气4.7874亿立方米。同时,进一步加强气井动态分析,逐步开展多项技术攻关,解决、评价建产潜力区以及煤层气实施效果和开发管理技术等问题,气田稳产能力进一步夯实,技术创新拉动我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
一年来,科研人员在勘探开发、集输系统破题解困,产建将士风雨不改奋力攀登,干部员工坚守生产建设主战场,是该厂连续4年年产气量超过100亿方以上的强劲支撑。
精准发力 安全生产行稳致远
如果说产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和脉,那么安全环保则是推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不遗余力地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是第一采气厂塑造竞争优势、迎来蝶变升华的不二之举。
含硫气田开发,安全是重中之重。该厂通过体系建设、过程管控、智能技术等方面,构建起安全生产管理“铜墙铁壁”,推动安全生产行稳致远。
以QHSE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安全生产管控源头;以履职能力评估、安全生产记分、体系审核、安全培训“四项举措”,构建重点任务督办、违章提级考核、事故问责追责长效机制;开展QHSE通病专项治理、关键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专项排查,全力构建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应急前期处置三道屏障,全厂安全环保工作局面持续向好
生产站场安全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编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统一风险辨识范围,固化风险辨识流程,明确风险防控责任;应用工作前安全分析、作业条件分析等工具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常态化机制;健全安全风险隐患防治网络,大力推行“全员安全责任网格”管理模式,落实厂、作业区、班组、岗位四级网格责任;用好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清单、治理清单,按照“日跟进、周通报、月督办、季分析”的方式加快隐患整治,推进问题“查、治、销”闭环管理,全年开展特种作业监护4368次,重大节日期间查改隐患问题457项。
同时,该厂在安全环保上加大智能投入,以大监控运行模式打造数字战斗力。通过对安全生产的重要作业过程、重点风险部位、HSE履职等情况进行全天候在线监管,构建形成“气井-管线-集气站-净化厂”全链条智能化安全监管新模式。近日,第一净化厂安全智慧站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公司验收,推动智能技术体系持续升级,气田集输站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向“新”求“质” 点燃科技创新引擎
科技与产业,如何在创新中深度融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数智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质跃”的核心动能。锚定“生产运行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业务管理全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总目标,全力推进大监控模式改革,优化网络安全技术防御体系,安眼工程、信息补强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加快智能化新技术应用,全面应用气井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探索攻关AI视频分析等前沿技术,推动智能技术体系持续升级。
加大数智技术辅助生产决策的能力,加快推动流程重塑,研究编制系统性、协同性的流程重塑方案,全面构建环节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管理流程。大力推行“掌上办”“马上办”“联合办”等工作模式,实现管理流程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智慧气田建设蹄疾步稳。
无人机巡井,机器人巡检,远程关断做到生产现场安全升级,大监控实现千里之外的实时监控……当前,智能技术的“红利”,正一点一滴蔓延到勘探开发、生产运行、安全环保、应急指挥、经营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业务领域,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功不可没。
向“绿”而行 能源转型动能澎湃
2024年,新能源项目建设为我厂高质量发展擎起了“一片艳阳天”。
第一采气厂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资源类型多样,除石油、天然气外,还贮存着丰富的地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对加速转换放大“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优势更有着难得先天利好。
立足这一资源禀赋,该厂加大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在沙漠、戈壁地区等生产现场的大型光伏项目建设,坚持节能与替代双驱动、光电与光热双利用、科研与试验双结合,重点推动低碳建产、清洁生产、绿色替代、技术攻关四个方面具体项目落实落地,一方面加大天然气上产步伐,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系列工程,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效益与环保发展共赢。
持续做优新能源产业,全年光伏发电624.85万度,天然气试气回收3681万立方米;产能建设“电代油”315口,累计减排二氧化碳7.37万吨;中国石油首个“氢代油”绿色钻井工程启动;2个矿区进入陕西省绿色矿山创建名库。新能源强劲的势头,快速的增长,让该厂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考中信心满满、活力四射。
风光无限,动能澎湃。能源供热已经在该厂变成现实,生产场站实现了太阳能或风光互补清洁能源供电方式,一线员工也享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多项绿色、低碳的环保新项目,正在逐一落实,企业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提速。
风霜雨雪,自有惠风相送;关隘重重,不挡大道在前。一次次求变,一次次坚守,一次次攀登,一次次共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干部员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攒足能源“保供”的底气,为油田公司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立新功、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