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利辛县王市镇:“救急难”互助社纾困解忧暖民心 共筑民生保障新防线

来源:东方网    2025-01-02 14:14
来源: 东方网
2025-01-02 14: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村干部上门宣传这个好政策,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帮助我渡过难关。”回忆起社区干部上门送来“救急难”互助社救助资金的情况,利辛县王市镇东城社区居民70岁的低保户沈大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7月,沈大爷骑三轮车时不慎跌落摔伤,将近两个月的治疗不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万余元的债务,这让本就孤苦伶仃的他顿时陷入困境。8月份,王市镇东城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后,社区包庄干部第一时间到他家中向他宣传了相关政策,并帮助他申请了救助资金。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24年以来,王市镇在全镇范围内推动“救急难”互助社成立工作,由政府、村集体、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等联合出资出力,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工作格局。“救急难”互助社,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社长,每个“救急难”互助社筹集资金都在3万元以上,主要通过县级财政一次性补助、村级集体资金支持和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资金。“救急难”互助社的成立,不仅让更多的村民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关爱,更是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

“‘救急难’互助社救助范围更广、申请流程更简单、资金审批速度更快,可以说是社会救助的补充。”该镇民政办主任赵国旭介绍说,“救急难”互助社是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以及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给予的应急救助。

“互助社资金采取财政补助、社会捐赠与村(社区)集体自筹相结合,资金管理上采取专账核算方式进行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滚存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且救助情况需每月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长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完善‘救急难’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体系,完善救助过程申报、调查、资金使用、纠纷查处等监督管理机制,堵塞漏洞,避免骗助、错助等问题。”

截至2024年底,王市镇共成立13个‘救急难’互助社,辖区内13个村(社区)已全覆盖,财政和集体经济投入52万元,募集社会资金30.02万元。2024年,通过“救急难”互助社,及时解决了39户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陆凤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