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

来源: 东方网
2025-01-03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政之要,贵在得人。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资源,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责任人”,要坚持在引育留上下功夫,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写好“引”字文章,聚拢各方人才。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才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数量才是基础。因此,首要的就是广招人才,充实“人才库”。要精准调研本地用人单位,了解其用才需求,形成专业、学历、特长等相关的需求台账和人才引进计划,确保引才工作更有针对性。要紧盯毕业季,走近各大高效、人力资源市场等,实地了解、调研,从而发掘、引进所需人才。要聚焦本地户籍的在外大学生、行业翘楚等人才,和他们加强联系,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宣传人才回流、返乡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用一番真诚打动人,在真心真意中促进人才回流。

写好“育”字文章,提升人才质量。人才工作不是一引了之,引进之后还需多多培育。用“线上+线下”“集中+灵活”的方式开展技能培养、岗前培训和职业能力提升,不断提升人才实践素质。要育用结合,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所属领域等,将人才放到具体岗位上、投入市级工作中,采取边干变学,以实践为师,持续提升实战能力。用好老党员、老工人、行业尖兵等已有资源,为引进的人才匹配“师资”,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一对一作指导,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对变现突出、德才兼备等方方面优异的专业人才,还要加大培养力度,打通职称评定、晋升通道,实现成长成才。

写好“留”字文章,促进人才扎根。人才工作,不能让人才成为随风飘动的“蒲公英”,应当让人才扎根于此。鉴于此,组织部门必须多下功夫,让人才留得住、有归属。要加大服务保障,在安家落户、子女入学、家属随迁、老人照料等基本诉求上予以保障,安排专人加强沟通联系,收集人才心愿,及时回应并满足其“心心念念事”。要加强关怀慰问,在节假日、年关等节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慰问演出、志愿服务等,为人才带去关怀,送去温暖,提升其归属感。同时,对于外地人才还要推出“弹性”休假机制,在工作任务较少的节点,延长其回乡团聚、返乡探亲等假期,充分体现人情味。(高艺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