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规则再细化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进一步明晰裁判规则,拯救具有重整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上市公司,保护上市公司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规则再细化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1-07 06:40
来源: 经济日报
2025-01-07 06: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北京1月6日讯(记者李万祥)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进一步明晰裁判规则,拯救具有重整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上市公司,保护上市公司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纪要回应了上市公司重整实务中的热点问题,更加关注上市公司重整价值,提供反向甄别标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美丽表示,纪要采取了例举并兜底的方式,除列明重大违法及因合规问题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退市的情形,还兜底了其他违反证券监管,导致上市公司丧失重整价值的情形,这将使得市场实践方面更加有预期和预判。

在案件审理原则方面,纪要新增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原则和提高重整质效原则。纪要明确,上市公司重整逻辑要回归到产业经营,要切实通过股权结构、经营业务、治理模式等调整,实质性改善公司经营能力,优化主营业务和资产结构,实现上市公司规范治理、高质量发展。

与2012年《关于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相比,新版纪要删除了原有关于行政许可事项会商与执行两部分内容,增加了庭外重组与关联方破产、可转债处理、财务顾问引入、退市公司重整等内容。

“针对推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次纪要鼎新革旧、有增有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比如庭外重组,实际上就是发挥债务人公司和债权人以及股东等各方积极性,让当事人更好发挥商业智慧;财务顾问的引入,可提高上市公司重整成功的概率等。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表示,引入中介机构既要发挥其“看门人”的作用,也要对其行为予以规范,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相关主体利益损失。对于相关中介机构的聘用和报酬等,应当严格遵守企业破产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确保程序合法、成本可控。

在信息披露方面,纪要明确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信息范围和具体要求,强调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相关的重要财务资料、评估报告,以及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应当及时、真实、准确、完整予以披露。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大上市公司重整过程中信息披露力度,提升重整程序透明度,有效保障债权人、投资者等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促使其更好作出决策,推动上市公司重整成功。

“实践中,还需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成功率,能破产重整的,尽量不破产清算。”刘俊海表示,应尊重和保障公司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对困难企业要尽力挽救,不能一破了之。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