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430.33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430.33亿元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1-07 09:07
来源: 科技日报
2025-01-07 09: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李禾)6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顺利结束。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

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上述八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5%。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的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例约40%。

根据《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方案将2023年度的履约截止时间定为2024年底,实现一年一履约。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清缴时限截止。一年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加强,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推动全社会实现低成本减排功能不断显现。通过配额交易,前两个履约周期推动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交易,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据介绍,2024年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年底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3年底上涨22.75%。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3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二是建成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所纳入企业均建立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和核算能力显著提升;四是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工作正在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部继去年9月正式印发水泥行业、铝冶炼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后,日前又发布了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等征求意见稿。

裴晓菲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探索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