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争做新时代“骨干力量”

来源:东方网    2025-01-08 10:27
来源: 东方网
2025-01-08 10: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愿望、有热情、有担当,还要勇于挑重担、解难题、受历练,修炼真本事,练就高素质,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展现自我担当。

坚持“人民至上、为民惠民”。“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纵观历史,欧阳修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体恤民情,爱惜民力;郑板桥听到清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便联想到百姓饥寒交迫的呜咽声,表现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同情……无不体现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当秉持初心使命,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回响。

坚持“不兴伪事、大兴务实”。“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党员干部只有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真调研、调真研,听真话、察实情,真解题、解难题,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地方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为契机,转变作风、强化担当,用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取代“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坚持“久久为功、日日做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党员干部要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还要坚持系统观念,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比如,浙江“千万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连续20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再如,红旗渠、三北防护林这样的大工程,都是几代人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而成的结果。可见,在大局面前,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唯有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脚踏实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需要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力推动“使命、担当、本领”的贯通衔接,感恩奋进、实干争先,争做“骨干力量”,在新征程上出政绩、建新功、谱新篇。(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显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