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塑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提高市场吸引力

强监管塑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提高市场吸引力

来源:证券日报     2025-01-15 11:52
来源: 证券日报 
2025-01-15 11: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受访专家认为,资本市场法规制度将不断完善,提升监管威慑力;监管协同有望进一步加强,通过“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将更加健全,持续提高市场吸引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进而塑造良好市场生态。

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会议提出,坚持惩、防、治并举,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补齐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短板,强化科技赋能。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落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推动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去年5月份,为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完善执法司法部门配合制约机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中国证监会四部门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去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从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优化证券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等方面作出安排,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

从“惩、防、治”并举的角度来看,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实施,我国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立体化惩戒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从治的角度来看,建立证券市场诚信制度、“追首恶”“打帮凶”、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创举,提高了资本市场信用环境的治理水平。所以,从目前来看,短板或在“防”上,如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打击,或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比如,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价格约束机制,引导中介机构发现、培育好企业,利用金税系统或其它政务系统发现疑点等等。”郑彧表示,需要强调的是,预防措施的设计和完善要注意“尊重企业”与“打击违法”的平衡,预防的目的是补上事中监管、事后监管有效性的不足,因此更需要标准的科学性、执法的艺术性、结果的准确性。

去年12月份,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震慑,突出提升精准性,突出“追首恶”,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穿透力,提升“四早”特别是早识别能力。加强监管协同,强化准入、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的高效衔接,增强整体监管效能。

坚持“过罚相当”原则

在监管执法精准性方面,会议提出,突出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既抓早、抓小、抓苗头,更打大、打恶、打重点,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

去年,监管部门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强化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违规活动,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秩序。据中国证监会数据,去年,证监会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2023年的两倍。

业内人士表示,依法监管在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快、准、狠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分类监管目的在于提升打击的精准性。此外,监管部门将坚持“过罚相当”原则,既严格执法,也体现监管温度,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强监管不是严而无度,关键是通过依法有效监管,使市场各方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促进强本强基。”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郑彧认为,依法监管除了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外,还要把握好“守旧”与“创新”、“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尺度识别,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披着“创新”外衣的“新瓶装旧酒”的行为,要以“同一产品、同一标准”的功能监管要求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执法;另一方面,对于有别于传统产品的创新可以抱有容忍度,平衡好“市场发展”与“监管守正”之间的关系。

“分类监管可以在减少监管成本的同时,最大化提高监管效能,进而推动建立‘依法经营’‘合法合规’的市场风气。”郑彧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运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监管执法精准性的关键在于提高智能化、科技化监管水平,并强化各监管主体间的协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监测的精准性,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加强证监会、交易所、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管合力。

完善当事人承诺等实施细则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会议提出,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切实维护市场“三公”。

去年8月份,证监会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紫晶存储案投资者损失得到及时高效赔偿,这是新证券法实施后首批当事人承诺案件。去年12月底,金通灵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美尚生态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进入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证券法实施后首例落地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的案件,紫晶存储案较高效率地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金通灵、美尚生态两案进入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持续发挥对于严重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行为的民事追责和震慑作用。

业界认为,下一步,监管部门将推动更多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案例落地,有力支持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同时完善相关实施细则,高效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郑彧认为,未来可能会更加强调特别代表人诉讼在民事追责赔偿方面的作用,如允许投保机构直接发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更加注重当事人承诺方面的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的比较,以较小的监管成本获得较大的监管收益,做到对违法收益应没尽没、应收尽收、应赔尽赔,从而在监管层面实现对于监管秩序的维护和投资者损失的补偿。

在汤欣看来,针对特别代表人诉讼和当事人承诺机制,在谨慎选取典型性案例、依法推进立体化追责程序的前提下,也要总结现有经验,到时机成熟时协力推出相关的实施细则,使得实践经验与市场预期能够更好地相互契合。

陈运森认为,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民事诉讼在保护投资者权益、追究违法违规责任方面的作用。建议通过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构建“行民刑”立体化追责体系,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包括着力降低中小投资者维权门槛,简化诉讼程序,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机制;完善中小投资者法律援助体系,提升维权效率和便利性;完善当事人承诺制度,鼓励市场主体主动承担责任。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