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时光的车票,岁月的见证

来源:东方网    2025-01-16 09:48
来源: 东方网
2025-01-16 09: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全国铁路客运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纸质火车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小小的纸质火车票不仅仅是简单的出行凭证,还牵系着难忘的旅程,记录着欢笑,承载着温情。从硬板火车票,到软纸火车票,再到磁介质火车票,火车票如同漫长岁月中的“信使”,成为无数人的时光印记。

从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时的第一代纸壳制式硬板火车票,到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后的软纸火车票,再到2019年京张高铁的磁介质火车票,每一种火车票都代表着一个时代,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硬板火车票时代,售票员需从数百个小票箱里取出相应车票,打上日期孔,贴上座位或卧铺票签,春运期间更是通宵达旦地工作。那时,一张小小的硬板火车票,承载着人们对远方的期盼和对家人的思念,是那个交通不便年代里人们出行的重要凭证。

软纸火车票的出现,让售票效率大大提高,也见证了许多人的青春岁月。罗追曲平的故事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青藏铁路的开通让他的返乡之路从三五天缩短到40多个小时,软纸火车票不仅是他回家的凭证,更是他青春岁月的见证,记录了他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后与铁路的不解之缘,以及西藏铁路网络日益完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纸质火车票不仅仅是一种出行凭证,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它记录了无数人在旅途中的欢笑与泪水、离别与重逢。那些与家人在车站的拥抱、与朋友在车厢里的欢声笑语、独自一人踏上追梦之旅的勇敢与坚定,都被这一张张小小的车票所铭记。对于许多人来说,收藏纸质火车票就像是收藏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每一张车票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如今,随着电子客票的普及,虽然纸质火车票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寄托却是无法被替代的。它见证了铁路交通的飞速发展,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从慢悠悠的旅程到风驰电掣的穿越,每一次的变革与进步,都在纸质火车票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在享受电子客票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不应忘记纸质火车票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和情感体验。

纸质火车票的逐渐消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所承载的时光印记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回忆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载体。让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千山万水的纸质火车票,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抹亮色,也让我们在电子客票的时代,继续书写新的出行故事。(文:何新凤 画:唐升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