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宁化行|杏林探客家,非遗润心田

来源:东方网    2025-01-20 11:27
来源: 东方网
2025-01-20 11: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客家源,“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千年大迁徙,客属遍乾坤。”石壁村,位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自古便是客家先民南迁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祖地”,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根脉与记忆。福建中医药大学宁化杏林风华实践队于1月14日到16日来到宁化,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追溯客家历史文化的非凡旅程。

【寻根客家祖地】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探访了客家祖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上镌刻的四个大字——“客家祖地”,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彰显着书写者杨成武将军的豪迈情怀。周围的殿堂楼阁,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更显庄重肃穆,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在这里,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原汉人南迁之时,融合了唐宋时期的华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员们用客家话朗读祖训,亲身体验这一语言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家规祖训,世代传唱。在研习客家祖训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对客家文化的影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客家哲学精神。

(实践队在客家祖地门前合影,刘宇轩摄)

(实践队在客家祖地展馆里参观留影,汤芷昕摄)

(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引导下用客家话朗读祖训,余江昊摄)

【璀璨非遗瑰宝】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化客家非遗十分丰富,山歌、游傩、玉扣纸、木偶戏、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艺术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实践队来到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在这里,队员们有幸亲身体验宁化的非遗瑰宝——玉扣纸制作与木活字印刷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巫松根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亲手触摸着那些古老的纸张、字模,尝试拓印文字。墨香四溢中,队员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用活字印刷术修订族谱,对客家人而言,是另一份独特的记忆。时至今日,宁化地区仍有宗族仍坚持选择用这一古老的技艺修订族谱。

“非遗传承,既是承匠心,又是续文化魂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生命密码与记忆,是维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纽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文化的根脉。

(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引领下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余江昊摄)

(实践队老师与传承人巫松根交谈,汤芷昕摄)

(实践队成员体验拓印,余江昊摄)

【多彩民俗画卷】

在参观世界客家文化馆的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了客家人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春节期间,宁化城区和各乡镇将持续开展一系列传统客家年俗活动,例如抬菩萨、舞龙灯、古游傩、延祥花灯会、元宵民俗巡游;特别是正月初七陈塘闹春田活动,这是客家农村独特的祈福迎春仪式,也是农民与田地泥水的狂欢节,每年都吸引近万游客来到这里,共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实践队成员在参观中深刻感受到了春节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紧密契合,以及客家人民对其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客家春节民俗展板,何言摄)

【舌尖上的客家】

客家饮食习俗犹如一部活色生香的美食史记,它融汇了南北风味,又独具地方特色。宁化传统宴席菜谱——客家“八大碗”,宁化客家早茶等,都备受大众青睐。每逢佳节,客家人还会制作各种特色美食,如春节的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盆菜,象征团圆和丰饶。在这里,实践队品尝到了地道的客家美食,从软糯香甜的擂茶到鲜香四溢的盐焗鸡,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食材的尊重。

特别是那碗融合了中草药精华的客家擂茶。在擂茶的制作过程中,实践队亲眼见证了中草药的巧妙运用,它们与茶叶、花生、芝麻等食材一同被细细研磨,最终化作一碗碗香气扑鼻、口感独特的擂茶,让人回味无穷。在擂茶的制作过程中,实践队深刻体会到了中草药在客家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感受到了客家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重视,这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

(宁化客家传统美食擂茶制作材料,何言摄)

(实践队成员品尝客家美食,刘宇轩摄)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实践队深入探索了客家文化的传承文脉,他们将带着传承上路,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少年强则国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文化强国的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每一代人的拼搏与奋进、传承与创新。

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宁化杏林风华实践队  林思悦

林心影、潘志琴、张永强、吴启涵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