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创宇科技加速共创绿电节能环保产业

来源:东方网    2025-01-21 16:41
来源: 东方网
2025-01-21 16: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山东创宇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宇科技)正式签约企知道科创空间。

创宇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电力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持创新突破,在这一细分领域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资质,目前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特别是其主导产品 SCR脱硝分级精准喷氨智能控制装置,被广泛应用于SCR脱硝系统中,以实现精准喷氨和高效运维。2024年,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17%,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image.png 

专注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

创宇科技成立于2008年,以高端烟气分析仪研发制造、环保装备制造、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环保岛运营管理、性能试验等为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SCR脱硝精准喷氨系统、SNCR脱硝精准喷氨系统、氨氮一体化仪表(原位式)、氨逃逸检测设备、脱硝智能控制系统、烟气污染物智能轮巡检测系统、脱硫废水零排放设备等。

创宇科技以成为中国电力环保节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为目标,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目前拥有一支由2名省级专家和3名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并包含专职研发人员50余人,技术人员200人。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SCR脱硝分级精准喷氨智能控制装置、SCR脱硝精准喷氨智能控制系统、SCR脱硝系统喷氨智能控制技术三项成果,经组织专家分别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创新成果实现了多点同时采样、原位实时分析,保证装置控制基础数据的实时性、同源性和连续性,同时搭建自主研发的基于脱硝反应动态氨氮摩尔比、多参数前馈预测的控制逻辑,实现了总量控制+分区调平的喷氨精准控制。

创宇科技的主导产品——SCR脱硝分级精准喷氨智能控制装置处于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技术服务关键环节,填补了原有脱硝 SCR 区进出口的 CEMS 数据采集装置受产品性能及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不准确、代表性差滞后严重等问题的短板。公司以其技术为核心,牵头起草的国家能源局公告能源行业标准《脱硝喷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要求》,于2024年11月正式实施。

具体来说,通过原位取样和陶瓷半导体传感器技术实现NOX/O2数据的实时采集,采用多点同步测量确保数据同源性,并基于脱硝反应原理,利用大数据多重耦合运算,实现对SCR脱硝系统中喷氨量的精准控制。通过脱硝系统喷氨总量控制及多分区调平控制,构建喷氨总量调节+喷氨分区供氨调节两级控制模式,实现整个脱硝系统按按量喷氨。该装置能够自动调节喷氨量以适应不均匀的NOx分布,确保SCR出口NO?浓度偏差小于10mg/m³,烟囱入口NO?浓度与SCR出口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5mg/Nm³,且在各种工况下维持NO浓度的稳定波动,同时实现氨逃逸小于3ppm,还原剂可节省10%以上,并保持调节控制器的高投入率(>98%)。

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司与国内各大电力集团长期保持良好的战略和业务合作,并参与多个大型电力集团的脱硫、脱硝调试项目;与多家国内知名总承包单位保持着良好合作,显示出其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方向。

近三年来,创宇科技的经营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企业先后荣获了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资质,是中国电力联合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同时是山东大学产学研基地和教育部协同育人实施单位。

专注环保领域发展的同时,创宇科技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数百万元。对外,员工在疫情期间志愿投身公益,数次捐赠生活必需品,积极支持防疫行动;同时创宇科技董事长孔令波先生连续五年资助贫困地区学生,对内,个人捐款200万元成立“博润爱心行动”,用于员工关怀、福利、帮扶事业。创宇科技不忘公益初心,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

企业签约企知道加速数智化转型

在全球迈向低碳时代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来说至关重要。创宇科技也充分意识到,数智化转型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创新效率,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帮助国家构建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因此创宇科技选择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加速公司的数智化转型进程。

企知道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科创数据库,汇集全球6.9亿企业信息、3.2亿企业主营产品信息、5亿期刊论文、1.9亿专利、1.1亿中国企业出口数据、4700万产业政策、900万技术成果等各类数据累计超300亿条。

此次合作,创宇科技将充分利用科创空间“大数据+大模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精准拓客,链接潜在客户群体,有效拓宽市场渠道。与此同时,借助实时推送的科创情报,公司将更高效地获取行业动态与市场行情,为创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创宇科技将继续秉承“通过科技创新贡献双碳目标,共创绿色美好家园”的使命,在科创空间的赋能下加速公司技术创新与经营管理体系的升级,以更高的创新姿态为我国电力环保节能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