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研究探索海丝文化,探索解析海丝精神。1月12至1月18日,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探海洋文化遗珠,扬东南经济后浪”福建海洋文化宣传队前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福建福州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考察学习探访。
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船政文化、海丝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文化画卷。
探寻海丝史迹,品味千年古镇
实践队于1月14日来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的闽安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队员们踏上迥龙桥,感受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桥上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石雕不仅仅是简单的工艺品,更是海丝文化的见证;在齐王庙前,体会丰厚的文化积沉和闽安人民浓厚的乡愁;站在闽安渡口,感受历朝历代海上贸易的兴衰历史。讲解员生动讲解与当地精美的建筑遗址加深了实践队员们对海丝文化的理解和体会,在实地中感受历史的风韵。
实践队途径闽安村的迥龙桥 卢彦冰 摄
船”承中国精神,见“政”向海图强
1月15日,实践队员们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体悟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为核心的伟大船政精神,自觉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谱写在蔚蓝的青春画卷上。缓缓走进历史长廊,两旁的壁画和展板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起源、发展和辉煌成就。每一幅画面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引领队员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一层文物展示魔屏,二层1∶100比例的福建舰模型,三层全国首部船政裸眼 3D影片,带领我们穿越千年,追寻福州的海洋梦和中华民族的向海图强梦。来到三层展厅中的“百年传承的船政造船”展区,展示新中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的造船成果,包含世界最大的钢丝网水泥船 “古田”轮、马尾造船厂学习欧洲先进造船技术建造的“闽浚2”号等各类船舶模型,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之行让队员们领略了海洋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海洋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趋势,积极投身相关领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和智慧!
实践队在福建船政博物馆一层参观的船舶模型 卢彦冰 摄
新春“三下乡”,送“福”进万家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积极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实践队于1月12日在福州三坊七巷瑞来春堂开设摊点,协助瑞来春堂开展义诊活动。在义诊活动现场,耐心解答着群众的各种问题,科普健康知识,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此外,队员们还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宣传,向行人们发放移风易俗、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宣传材料,把科普知识带到街头巷尾,把义诊药箱背进千家万户,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风民风、以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深化,让“三下乡”活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实践队员在瑞来春堂门前给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册 卢彦冰 摄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探访古迹,深入居民,传承发扬,经历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海丝文化学习交流之旅。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深入了解学习了海丝文化,理解了海丝文化背后的深切含义。与此同时,小分队成员积极宣扬海丝文化,让海丝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探索知识的种子,真切地为海丝文化的传承以及海丝道路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胡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