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现,深圳到长沙的高铁隔几分钟就有一趟,感叹真是比地铁还勤。根据实时查询12306APP发现,春运开始前的1月13日,深圳(含深圳、深圳北、深圳东、福田)到长沙(含长沙、长沙南)的列车一共有14趟,而到了春运开始的1月14日,这个数字陡增到75趟。除夕前夕的1月24日和1月26日,深圳开往长沙的列车数量最多,一天99趟。在最繁忙的时候,从深圳北开往长沙南的高铁,发车间隔仅为1分钟,说“高铁比地铁还勤”毫不夸张。
在网上一直有一则诙谐的趣话,将深圳称之为湖南的“省会”,意指深圳改革开放后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机遇,在过去几十年中吸引了大量的湖南籍人员。因此,一些湖南网友可能有情感上的认同感,习惯将深圳视作第二故乡。这一说法虽然幽默诙谐,但也侧面反映了粤湘之间发展迅速,关系愈发紧密。
万里江山共一图,潮涌珠江腾龙出。岭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铁路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从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再到2018年广深高铁的开通,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从低速到高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尤其是近些年梅龙、广汕等一系列短途铁路的开通,更是犹如打通了岭南大地的“奇经八脉”,将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一带联系得愈发紧密,为区域加速“融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湘豪情卷风云,四水丹心昭日月。广袤无垠的三湘大地,是近代革命的摇篮,湖南的近代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铁路发展史。早期国家工业发展规划的蓝图,将湖南放在了资源和工业的关键节点上,以此湖南带来了京广、沪昆和湘桂三条国家干线,其中株洲更是被誉为“铁路拉来的城市”。2023年,常益长段全线开通,从此三湘大地实现了“高铁成环”,四个小时可环绕湖南一圈,乘着高铁“闯创干”也成了湖南铁路力量的生动代言。
今年春运,深圳湖南间开行密度如地铁般的高铁车次,虽说让人惊喜,但细想之下,也在情理之中。首先是作为京广线上的两个重要节点,湖南与深圳都是中国经济活力较强的地区,深圳吸引了广大外来人口就业创业,湖南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与深圳形成了互补关系,紧密的经济联系促使了两地之间高铁车次的增加,以满足商务、旅游和探亲等出行需求。其次是疫情常态化控制下,国家经济全面复苏,工作、商务、投资、旅行促进了人员大面积流动,为深圳成为湖南“省会”打下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进一步促进了高铁班次的增加。最后更核心的因素,则在于国家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20多年前路网尚在稀疏之时,从粤东的梅州前往广州,需乘坐将近10个小时的大巴,路途用“颠沛流离”形容都不为过;十多年前,普铁线路逐渐铺开,两地的通行则是缩短为6小时的普铁客车;2019年随着高铁线路蔓延,通勤缩短为4小时,直至2024年梅龙高铁开通,最终将通勤定格在了90分钟。管中窥豹,粤东到珠三角的铁路发展历程,恰恰也是湖广大地路网的生动缩影。2017年的长株潭铁路,2019年的黔张常铁路,2023年的广汕高铁,2024年的梅隆高铁……这一条条短途线路,犹如一根根毛细血管,使得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城市群、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为高铁公交化的开行,打下了坚实的设备设施基础。
改革促发展,江海汇众流。湖广大地在现代化建设的赛道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发展拼出了高质量。广东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千年商都释放万千活力;湖南保持“热辣滚烫”,客货涌入源源不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强劲动能,展现了同城发展的蓬勃生机。铁路纵横,在湖广大地上不断延伸,全面畅通了两省的“微循环”,加快构建区域性铁路延伸集散的现代化铁路网。
(作者:张粤 林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