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零下、零零后
郭家湾站是准神线上的四等货运小站,地处陕蒙两地交界处,四周被沙蒿包围,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延安车务段管内最北边的车站。车站连接着2条专用线,承担着电煤保供的重要任务,每年发送煤炭超500万吨,均为保供电煤。
临近春节,电煤保供运输需求旺盛,郭家湾每天的装车量由190车增加到250车,调车作业量也水涨船高。调车班组共有13人,平均年龄23岁,有5名“00”后,他们如沙蒿一般深深的扎根在陕北,源源不断地把陕北优质的煤炭资源运往全国各地,保障着国计民生。
零点后他们仍未停歇
“调车组,5道配空车预计15分钟后到达,出务检查线路车辆,准备对位。”凌晨1点,接到作业通知后,连结员丁佳豪与调车长王恩智立即穿好防护服、防寒帽、棉手套,拿上对讲机、声光报警器等备品后,提前出务等候在作业地点。
由于铁路不间断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性质,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丁佳豪要做好随时出去作业的准备。为了确保电煤快装快运,他们实行“两班倒”,每班室外作业时间超过12个小时。
1点15分,丁佳豪和王恩智兵分两路,王恩智负责向调机司机传达调车作业计划、试机,丁佳豪负责检查线路、车辆。丁佳豪从车头到车尾,快速穿梭在车辆间,认真检查线路、车辆轮对、车钩连挂等情况,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电煤运输的安全。
“现在电煤保供任务重,调车作业量随之增加,当班走3万步是家常便饭。”1点40分,丁佳豪检查完最后一辆车。“1号,3号进入车档作业请求防护。” 摘列尾、撤防溜、试风……,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虽然穿着笨重,对他来说每个动作都显得娴熟敏捷。
“0号,我是3号,请开通5道上装车线进路”,丁佳豪收到“推进”指令后,作为车列的“眼睛”,迅速爬到车梯上,把身体紧贴在车梯上,目光注视着前方进路,随着车列一起向专用线移动,迎着寒风,一股透心凉迅速蔓延至全身。
零下“冰火两重天”的体验
15分钟后,列车在国能专用线内停妥,丁佳豪跃下车梯,迅速跺了跺脚,缓解被冻麻的腿脚。冬天作业被冻得手麻脚麻是常有的事,来不及过多的停留,又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检查线路、设备、做防溜……
2点25分,收到列车加固完毕的通知后,丁佳豪又向装车线走去,检查线路、设备状态,由于常年在道砟上行走,两、三个月就会磨破一双鞋。“1号,3号装车线线路设备检查完毕,线路正常、车辆连挂状态好,车下无障碍物……”,联控时嘴里呼出的白气,不一会儿在帽檐上、眉毛上、睫毛上凝结成霜花。开始装车后,丁佳豪的作业还没结束,他快步走到筒仓监装室,全程盯控装车作业,检查电煤装车顶部平整情况。
“1号,3号筒仓配煤不及时,车辆位置不符合装车条件,需要压钩。”由于筒仓皮带上的配煤不均衡,容易发生偏载。丁家豪确认筒仓设备收回到位后,快速走到车辆最后一位,指挥车辆后移至装车所需位置。“1号,3号到达车辆尾部,声光报警器已开启,线路正常设备收回,可以作业。”车辆移动到合适位置停车后,丁佳豪又迅速回到筒仓监装室监装。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他时常在股道里快步走。“晚上温度低,活动一下身子还感觉暖和点。”尽管穿着两条棉裤、防寒服,戴着雷锋帽,为了清楚地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指令,他还是把帽子的耳扇掀起来,把耳朵露出来。一阵寒风吹来,透过耳孔扩散到上半身,顿时让他精神抖擞。
1小时后,50节电煤装车完毕。丁佳豪又爬上车梯,跟随车辆牵引回到站内。4点00分,机车完成挂头,丁佳豪和王恩智做好发车前的准备工作,撤防溜、挂列尾……,每个班的作业流程虽然重复繁琐,但他每天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效的工作效率。
装好一列重车,丁佳豪需要从车头到车尾要走4个来回,时不时还要攀爬车梯、弯腰钻入车档……。厚重的衣服里,不一会儿渗出细汗。这样的蹬车爬高、弯腰作业,他一个班要重复上百次。作业中,一阵寒风吹过,又是一阵透心凉,有着“冰火两重天”的体验。虽然环境艰苦,但在落实工作标准上他从不打折扣,干调车2年以来,从未发生违章问题。
零零后的“一家人”
2001年出生的丁佳豪有自己的座右铭——年轻的时候不吃苦,我的青春就没有色彩。两班倒的工作制,多数人休息的那天选择在宿舍睡觉休息。丁佳豪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帮伙食团验菜,利用业务时间帮厨,打扫伙食团卫生……“这没啥,平时在家也常干,参加工作后在车站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都长,这里也是我们大家伙儿的家。”
农历小年这天,正值丁佳豪休班,作为团支部副书记的他,早早便做好了计划。从8公里以外的镇子上买来了大家爱吃的水果、零食、烟花。“虽然我们过节不能回家,但是该有的仪式感不能少。”
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聊着新年愿望、唱歌他们喜欢的歌……在这里他们不仅是工作伙伴,更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