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等,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以早动员、早部署推动早行动、早见效,铆足干劲跑好新春“第一棒”,推动经济增长“开门红”。
经济大省挑大梁
2月5日,在蛇年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广东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等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动员上下力量,吹响“冲锋号”。其中,“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的会议主题。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山东省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等10项重点改革和加力推动科技创新等4个创新要点,明确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湖北省更在“新春第一会”上明确了自身定位与时间表、路线图。湖北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提出,到2030年,力争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综合实力、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并提出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科创引领战略、产业倍增战略、枢纽提能战略等七大战略。
专家表示,经济大省挑大梁,挑的不仅是经济增长大梁,更是高质量发展大梁,经济大省将为全国经济稳定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
此外,不少地方展现出“拼经济”力争“开门红”的奋进姿态和决心。辽宁省表示,要以过硬作风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开好局,把各项工作往前赶,确保首季“开门红”,为保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提前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多地“新春第一会”的“第一焦点”。
广东省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要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广东省有关领导表示。
当前,科技创新正成为安徽省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安徽将“新春第一会”主题定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
会议提出,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树立领跑意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支持政策有望落地。广东省提出,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跨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未知前夜”。要充分激活政策效应,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精准对接、协同发力。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表示,要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创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或缺。多地“新春第一会”对优化营商环境着墨颇多。
2月5日,上海市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五个方面安排共58条任务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都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此前已发布七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则首次将提升企业感受放进了方案名称中。
辽宁省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提出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
“要坚持把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本支撑,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辽宁省有关领导表示。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工作抓手。”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营商环境改革不仅表现为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以企业主体为核心,通过制度改革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会议提出,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树立领跑意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支持政策有望落地。广东省提出,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跨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未知前夜”。要充分激活政策效应,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精准对接、协同发力。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表示,要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创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或缺。多地“新春第一会”对优化营商环境着墨颇多。
2月5日,上海市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五个方面安排共58条任务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都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此前已发布七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则首次将提升企业感受放进了方案名称中。
辽宁省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提出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
“要坚持把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本支撑,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辽宁省有关领导表示。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工作抓手。”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营商环境改革不仅表现为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以企业主体为核心,通过制度改革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连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