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以物流提效赋能区域经济新格局

来源:东方网    2025-02-06 10:06
来源: 东方网
2025-02-06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以运输货物10.4万标箱、同比增长30.9%的成绩实现“开门红”,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通道开通以来的最快突破纪录,更凸显其作为国家战略通道的持续动能。从单一物流通道到经济协同网络,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成效,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塑内陆开放的时间成本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式联运优化物流网络,将传统内陆省份的区位劣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运输路径,新通道将出海时间压缩最高达25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例如,重庆小康集团通过该通道向印尼运输汽车零部件,较传统江海联运节省20天交付周期,直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这种效率提升不仅体现在速度上,更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实现运力扩容——钦州港东站单日装车660车、作业1270次的纪录,以及新增7台正面吊等设备投入,均印证了硬件支撑与管理优化的协同效应。物流效率的质变,使西部从“地理边缘”转变为“开放前沿”,为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夯实了基础。

西部陆海新通道激活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通道建设并非孤立工程,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撬动产业链跨区域重组。陕西的煤炭经新通道运抵重庆,保障了当地能源安全;青海的纯碱南下支持广西玻璃产业,而广西玻璃又反向供应川渝汽车制造业——这一循环链条直观体现了资源与产业的精准匹配。2024年,通道辐射的货物品类已达1166种,涵盖磷矿粉、锌精矿等工业原料,以及菜籽油、大米等民生商品,既服务大宗贸易又保障民生需求。同时通道推动西部地区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重庆依托通道优势扩大汽车、电子产品对东盟出口,青海开拓盐湖化工产品东南亚市场,新疆建设绿色果蔬产业集群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这种“通道+产业”的深度融合,正重塑西部经济结构。

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多层次开放共同体。作为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轴线,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空间重构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其“13+2”省际合作机制覆盖18个省份157个站点,通过跨区域税务协作、共建运营平台等方式,打破了行政壁垒。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国内——2024年沿线省份对东盟贸易额达8817亿元,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年均增长超15%,更通过拓展至127国555个港口的网络,将西部纳入全球贸易体系。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体系的价值已超越单纯货物位移,成为区域经济重构的催化剂。其成功在于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转化为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再升级为产业协同的“心联通”。面向未来,唯有持续优化多式联运组织、培育高附加值产业、深化国际合作机制,才能将这条通道真正打造成双循环格局的战略支点,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黄斌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