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专项债密集发行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再融资专项债密集发行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5-02-11 13: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5-02-11 13: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开年以来,各地再融资专项债密集发行。截至2月10日,各地已发行或计划发行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规模已达3780.56亿元。专家表示,债务置换密集推进将进一步为地方政府“松绑减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为支持内需腾出更多空间。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春节假期过后,浙江及山西已陆续发行565亿元及385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同时,陕西、重庆、宁夏将于本周内分别启动564亿元、409.49亿元、138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招标。事实上,今年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自1月13日开闸发行以来,全国已有12个地区披露了相关发行计划,进展较快。

“开年以来,各地隐债置换密集推进,无疑抓住了当前市场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时间窗口,也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体现,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从发行期限看,本轮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期限横跨3年至30年,其中15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占比较高。业内人士表示,较长的发行期限有助于“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着眼于更长时间跨度稳步化解债务风险。

事实上,债务置换政策自去年落地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置换政策‘松绑减负’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日前表示,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还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度减轻。有的地方优先置换即将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涉众债务,区域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同时,置换政策的实施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近日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也披露了2024年置换政策落实成效。例如,青海省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多渠道统筹资金资产资源,4个州全面实现隐性债务“清零”,全年化债任务顺利完成;吉林全省58个市县区隐性债务清零,占全部市县区的82.9%;内蒙古自治区化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率先退出高风险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化债仍是地方政府2025年防风险重要工作之一,多地今年化债思路也进一步明确。

“持续推动全省化债方案落地落实,合理分配置换债券额度,统筹推进隐性债务化解、融资平台退出、债务成本压降、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防范流动性风险等多项工作。严肃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和虚假化债等行为。”江苏省财政厅厅长王天琦表示。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是直接的隐性债务化解方式,实现隐性债务显性化,拉长周期,降低成本,降低总体债务风险。”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各省获得的财政支持化债的置换债券额度有差异,资金使用更加重视基层债务风险缓释、债务结构优化。例如,吉林提出“优先置换高成本有息债务”,湖南提出“严控村级债务”。

财政金融协同化解存量债务也是重要手段。天津表示,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推动隐性债务缓释及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贷款重组,到期债务本息全部如期足额兑付。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国有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推动市场化债转股。

展望未来,对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建议,首先,要统筹和利用好财政、金融手段和资源,推动隐债显性化,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降低债务利息负担;其次,要优化新增政府债务的配置,使债务资金真正能够投向满足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领域,提升债务资金配置效率。

“比较可喜的是,春节小长假以来我国各地消费热情高涨,经济整体回升向好,这些都为地方债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白彦锋说。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