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现状
网络空间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战场,网安领域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网络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实战型、应用型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行业动态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紧密跟踪,课程内容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与行业需求脱节,实战能力较弱;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脱节,学生实战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网络安全实战经历,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影响教学质量;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合作深度不够,缺乏长效稳定的协同育人机制,难以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二、创新举措
广西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针对实战化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国家重大需求,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围绕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产业需求引领、创新实践内容体系、多元协同支撑保障三个方面,依托10余项教育部和广西教育厅省部级教改项目,构建创新的“一体两翼三融四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网络空间安全实战型人才 。“一体”以“广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中心”为主体,聚焦服务广西教育系统、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网络安全实际需求;“两翼”以“校内+校外”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院校,构建“专本联动、本硕衔接”人才培养体系 ;“三融”即融产业技术需求、融科技攻关、融技能竞赛于教学内容与培养过程;“四协”强调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四方协同育人 。
图1 “一体两翼三融四协”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地方高校如何解决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引领不足,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就业市场要求、学用脱节的问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采取以服务广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为驱动,以学校省部级科研平台“广西教育网络安全监测中心”(职能包括: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风险评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应急支撑)为主体,构建实际需求与攻防任务开放机制,为区内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和机会;以“校内+校外”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院校为两翼。校内实施任务成员开放选拔机制,打破专业壁垒,促进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校外打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边界,建立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推进优质资源与服务共享,构建“本硕衔接”(校内)、“专本联动”(校外)三阶段衔接培养机制,形成“一体两翼”的开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
针对地方高校如何解决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内容不够多元、不够系统,导致学生创新实战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的问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立创新实战能力培养与产业技术、科技攻关、技能竞赛相融合的多元化的创新实战能力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与行业知名企业深度融合,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属课程、开展实习实训;以“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构建联合师生联合科技攻关队伍,吸收学生参加科研任务,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学科竞赛+行业竞赛+攻防演练”三级 竞赛模式,形成从基础到高端的多层次竞赛体系,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推行由学科竞赛获奖、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实践、考级考证构成的“三创融合” 的本科生科研训练成绩认定制度。
针对地方高校如何解决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无
三、培养成效
多年的真抓实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校获批自治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一体两翼、三创融合、四元协同”,构建开放融合的网络空间安全实战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获批广西网络安全工作优秀案例;学校获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网络安全教育基地”; 学校担任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培养的学生连续3年因在教育部“护网”演习中表现优秀,受到教育厅通报表扬;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在2024年广西“护网”中,与专业厂商同台竞技,荣获三等奖(第10名)。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实战能力提升明显。
专业累计培养实战型人才180余人,60余人次参加省部级以上攻防演练等技能竞赛。其中6人次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网络攻防演练,连续3年进入全国前10名;其中1支队伍在24年广西“护网2024”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演习暨第十届广西网络安全技术大赛、数字政府一体化安全攻防演习中获得第10名。联合指导培训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红客之光”等2个项目,获得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西赛区“金奖”;培训指导的柳州铁道职业学院学子获得2023柳州市职业技能大赛季军。
2. 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师生协同构建了由“资产发现平台”、“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平台”、“网络安全能力画像大数据分析平台”、“网络资产指纹库”、“安全风险知识库”等部分构成的广西教育系统安全数字化支撑平台,突破了“网络安全威胁风险智能识别与发现技术”、“端边云协作数据安全与可信存储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在相关成果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二区以上论文5篇、CCF A类1篇,并获得广泛的引用(累计1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项。
3. 服务地方行业企业成效显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力扩大
近三年,受教育厅委托,300余人次参加全区14个地市、106所高校、141所中职、23.5万个目标系统的网络安全常态化监测,累计发现安全风险4000余个,并全部支撑整改完毕,受自治区公安厅委托,对东盟安保重点单位进行安全风险发现,累计发现23家单位47个安全风险。
4. 校内外推广成效显著,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目前已与河池学院、广西警察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10余所本科院校、8所中等职业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互动,累计参与学生80余人;与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形成了产教协同;与柳州市公安局联合成立人才培养基和网络安全创新实验室。
四、未来展望
通过开放融合的理念,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经过多年实践,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网络安全竞赛中成绩斐然,在企业中获得高度认可,成果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王欢、秦川、李春贵、李威龙、张联盟、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