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生命之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程鹏飞教授团队赴四川筠连救援前线

来源:东方网    2025-02-12 15:16
来源: 东方网
2025-02-12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8日,四川省宜宾市发生山体滑坡灾害。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中,第十七批昆山科技镇长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挺身而出,在接到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的救援请求后,没有丝毫犹豫,同何晓川和廖佳新组成三人救援团队,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人体痕量气体标记物搜救装备”,在2月8日当晚奔赴四川灾区。

人体痕量气体标记物搜救装备由程鹏飞教授团队自主研发,通过高灵敏度气体传感器阵列,成为救援现场的“电子嗅觉搜救犬”,可精准探测被困人员代谢产生的痕量气体,帮助救援队伍在复杂环境中快速锁定人体生命体目标。装备可穿透钢筋混凝土、泥石流的阻隔,为废墟下的生命点燃希望之光。

在这场科技与灾难的博弈中,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在救援标点过程中,程鹏飞教授不慎从巨石上跌落,造成腿部多处软组织重度挫伤,医生建议住院留观。即便如此,程鹏飞依然心系灾区,通过电话与网络继续指导装备在现场的救援工作,展现了坚定的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救援过程中,程鹏飞教授团队在废墟内部发现了人体痕量气体信号,引起指挥部和救援队伍对这一发现高度重视。该区域迅速升级为高价值区域,重点挖掘。据悉,已在该区域挖掘出鞋子、衣物、生活用品和摩托车等大量物品。据程鹏飞教授本人介绍,“人体痕量气体标记物搜救装备”具有两大核心优势——极高的灵敏度和强大的识别能力。装备能精准区分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代谢特征,避免了无谓的救援资源消耗,为救援提供了科学支撑,极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程鹏飞教授团队的贡献不仅限于此次救援行动。多年来,团队还将该传感器技术拓展应用于环保、医疗、公安等多个领域,推动了传感器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程鹏飞教授表示:“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创新,让气体传感技术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更高的价值和赋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