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要防止隐形变异、反弹回潮,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交出满意的“减负”答卷。
基层工作繁重复杂,
把握减负尺度。 为基层减负,不仅是提升基层工作效率的关键举措,还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基层减负如果走过场,大搞形式主义,那么不但无法真正解决基层面临的困境,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要精准把握好基层减负的尺度,才能确保基层干部真正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我们要大刀阔斧地砍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活动,深入挖掘潜在问题,才能使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谋实事、干好事。
强化减负力度。 为基层减负,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服务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实则是为了激励基层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所以,在加大基层减负力度过程中,每一位基层干部更应该培养好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这是因为加大基层减负力度,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让大家收获更大的成长,才能更好地为推动国家事业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提升减负高度。 基层减负的关键是要“增效”。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量,而是让基层卸下不该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解开被束缚的手脚,真正沉下心、躬下身,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群众的内心。由此可鉴,我们要提升基层减负的高度,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让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深耕在自己的主责业务范围内,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奔赴基层一线狠抓落实,谋划发展,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因而需要我们把好“减”之尺度,加大“减”之力度,提升“减”之高度,持之以恒,方能破除基层减负顽疾,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辉煌篇章。(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