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铁路春运,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预计发送旅客达5.1亿人次,规模再创高峰。在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铁路春运呈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彰显着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人民出行需求的高度重视。
路网升级,出行更便捷 。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池黄高铁、沪苏湖高铁等超3000公里新线首次投入春运。新线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让旅客的归乡路、出游路更加顺畅。如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从上海南站到合肥的出行时间大幅缩短,为旅客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
运力提升,保障更有力。185组新造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在春运前集中投用。铁路部门还发挥高铁成网运营优势,实行春运列车运行图,在客流集中的热门线路和区段增开临时旅客列车,包括夜间高铁列车。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可增加座席50万个,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这些举措有效扩充了运输能力,更好地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
服务优化,旅途更温馨。铁路部门在售票服务方面进行了优化,推出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广州南站引入智能机器人提供站内导航服务,乌鲁木齐局打造“天山雪莲”服务品牌提升候乘环境。在应对返程高峰与寒潮叠加的情况时,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如四川、河南等地区加密线路探伤频次,江西铁路对电热融雪装置进行功能试验。此外,在传统节日里,车站和列车还会开展特色活动,让旅客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技术创新,出行更高效。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客流情况,进行精准调度,有效缓解运输压力,确保运输秩序井然。同时,随着智能设备的应用,无论是车站的自助检票、查询设备,还是列车上的智能化服务设施,都让旅客的出行更加高效便捷。智能购票系统实现了"一键购票、刷脸进站",旅客不再需要通宵排队。12306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运力配置,使购票成功率提升至98%以上。智能安检通道将安检时间缩短至3秒,违禁品识别准确率达到99.9%。候车室内,智能机器人提供问询服务,AR导航指引旅客快速找到检票口。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旅途变得舒适便捷。
2025年铁路春运的诸多变化,是铁路部门不断努力和进步的体现。未来,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服务的持续优化,相信铁路春运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成为人们美好出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