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八厂第六作业区 606 注采班,有这样一个老书记,它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每一位员工心中传承革命精神的火焰。
老书记李守天,是个有着30年油龄的老石油人。他刚参加工作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可他从不抱怨,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冬季的一场暴风雪突袭,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芳10-斜28井的后吊绳断了,需要立即处理,原油面临停产的危机。”当时,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度,狂风裹挟着暴雪,让人睁不开眼。他毫不犹豫地带领着班组成员,顶着风雪赶到现场,双驴头机,后吊绳已经断裂,再运行下去极易造成生产事故。李书记拿上铁索从平衡块的孔洞中穿出,两端挂在吊勾上,人员撤至安全距离,副班长薄超协助李书记卸掉后毛辫负荷,为下一步施工做准备。“后驴头的末端设有装载毛辫子的卡槽,只要把相应的档板卸掉就可以拿出毛辫子”李书记指挥现场说。连接横椽的是一个长方形卡槽,需要卸掉档板和俩侧的插销。俩人配合着,卸掉俩根后,副班长薄超在中轴平台上用大绳拽上一根。对准驴头一侧的卡槽,将绳头递给李书记,因为横椽上的方槽空隙小,所以安装要费些时间和耐心。过了许久他们在设备旁,手脚很快就被冻得失去了知觉,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李书记一边指挥,一边亲自检查设备,他的脸被寒风吹得通红,眉毛上挂满了冰霜。四根崭新的毛辫子终于安装完毕,随后李书记仔细检查了铅头是否对槽,稍有偏迟都会影响机身及毛辫的使用寿命。检查完毕后,李书记比了一个OK的手势,后侧负荷已吃满,无任何变差。随后比出一个胜利的手势说道:“完工”!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设备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原油又顺畅地流动起来。而李书记和同事们,早已疲惫不堪,但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在 606 注采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新,老石油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革命底色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汗水中,焕发光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对革命精神的坚守,在大庆油田这片热土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李晔)